江更村的那些幸福事□牙宏威

右江日报 2019-04-12 09:07 大字

阳春时节,走进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江更村,一幅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肥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鸭子在清水中欢快地嬉戏,一座座崭新的屋舍掩映在丛林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镶嵌在茶梯中。清风徐来,股股乡土气息扑鼻香,十分惬意。

牛倌喜当“牛爸爸”

连日来,韦朝宝忙得不可开交,也乐开了怀,因为在这个月内他饲养的母牛生下15头牛犊,这可是他的第一个丰收年。“圈里还有十几头母牛在给牛犊喂奶,我们得赶紧回去给它们喂草。”韦朝宝乐呵呵地说。

韦朝宝是江更村一名扶贫专干,于2016年开始养牛。去年,他联合村里的5名贫困户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现今存栏100头,预计年底出栏20头,产值约20万元。

“我们饲养的是本地黄牛,平时都是赶到山上去放,肉质好,在本地周边的市场供不应求,预计到年底我们家能分到2万元的利润。”该村贫困户韦好应自信地说。

近年来,江更村通过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和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涌现了韦朝宝、牙韩问、韦建合等党员致富带头人,他们通过成立村民合作社,引导村里30户贫困户以劳力、资金入股等方式共同参与合作社经营,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如今,该村成立了4家合作社,形成养鸡、养牛、茶叶产业链。其中,该村打造的“茶帽鸡”品牌已经名声大噪,部分肉鸡已经销往港澳台。

寒门也能出贵子

近日,就读于上海海洋大学的韦艳同学迎来了人生一个大喜事。她成功签约了世界500强公司——英特尔上海子公司,公司已经将她派往加拿大进行岗前培训。

韦艳是江更村贫困户走出来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2015年,她以高于一本线60分的成绩考取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融学,大学四年,她一举拿下英语八级、ACCA国际注册会计证等证书。

“人穷志不穷,走出大山,创造新生活,这是我灌输给小孩的理念。”韦艳的父亲韦国相告诉笔者,他的大女儿读大四,二儿子读高三,每年的家庭开支都有15万元以上,夫妻俩只能常年外出打工。韦国相虽然才40多岁,但已经两鬓斑白,生活压力可想而知。但这个硬朗男子汉依靠勤劳的双手于2017年年底脱了贫。

“那更屯考上本科的起码有20人,而且很多都是贫困户的小孩,真的不容易。”该村村支书韦日开介绍道。

巴烈屯有个好工头

巴烈屯是一个纯瑶寨,28户人家都是贫困户。曾经沿袭高山瑶族套鸟过日子的生活习性被一个叫罗代勇的人打破了。罗代勇从2013年开始动员寨子里的青壮年男子外出务工,并组建了一个巴烈施工队,常年奔走在各种工地从事装修、建房、砌墙等工种,如今,寨子里的男同胞个个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我跟罗代勇去打工有5年时间,平均每年能拿到3万元左右。”正在装修自家房子的罗启光一边在切割瓷砖一边和笔者搭话。笔者看到,罗启光的家已经装修得一大半,黄色地板砖和淡蓝色墙砖色调搭配得体,整栋楼房显得富丽堂皇。“我本来就会装修房子,我当主工,妻子当副工,可能两个月内就可以完工。”罗启光乐呵呵地说。

“不可能一辈子都在等政府来扶持,自己赚来的钱,用得才安心。”这是罗代勇常常勉励村民的话语。近段时间来,巴烈屯的群众比较繁忙,有的装修房子、有的在改圈改厨改厕,大家都在赶工,争取早点外出打工赚钱。

“曾经的巴烈屯,没有哪家有厕所,也没有像样的圈舍,路上到处都是牲口的粪便,卫生很差。而如今,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了,一经动员,家家户户都在争改圈改厨改厕的指标。”该村第一书记钟章信介绍说。

产业路圆了群众致富梦

江更村资源禀赋,村民在山上种植有大量的油茶、八角、茶叶等。但是整村地势陡峭,产业分布零散。村民从事劳作一直沿用古老的肩挑马驮的生产方式。

去年以来,该村那塘、那贤、巴烈屯先后新建了三条道路,道路直接通到村民的经济林旁。

傍晚时分,几名茶叶商贩开着皮卡车到那塘屯的茶叶林间收购茶叶,背着一篓篓茶叶的茶农纷纷下山,过秤、算账、领钱,小山村里犹如一个小集市。

“以前,我们背茶叶到茶厂去卖,起码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老板亲自到茶梯边收购,真是方便。”茶农韦大姐感慨万分。

如今,江更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筑桥修路、兴建水渠、建造水柜……条件好了,村民从事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人勤地不荒,整村产业遍地开花,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屋旁种桃李 致富有门路

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韦轩“今年有500多亩挂果,产量大约有5万公斤,去年价格是60元/公斤,今年价格不会差到哪里。”当下是牛...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