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带富一村群众 记凌云县“五最”新型农民劳守凡 □米儒聪

右江日报 2019-03-21 09:06 大字

劳守凡,人如其名,是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加屯一个平凡的农民,勤劳朴实的她,是加西村种桑养蚕的带富领头人之一。多年来,因为她在平常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生活中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深受当地群众认可。2017年,她被推选为加西村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在凌云县“五最”(最爱国、最守法、最勤劳、最诚信、最友善)新型农民评比中,荣获“五最”新型农民称号。

笔者见到劳守凡时,她正在加西村公共服务中心忙着帮村民办理“新农合”。等忙完手中的工作,劳守凡领着笔者走到她距离村部不远的家里。她家的房子不大,家中陈列的东西很简单朴素,真不敢相信这就是种桑养蚕年收入10多万元的家。笔者说明了要采访她,她竟然变得腼腆起来,双手紧握在一起,有些紧张,慢慢地说起自己的故事。

劳守凡,41岁,中专文化,家里有6口人,父母健在,丈夫入赘到她家,如今有两个孩子,17岁的女儿在百色民族高中读高三,儿子在县民族中学读初一,成绩都很优秀。

“我是2012年开始种桑养蚕的,之前都是在广东或是在县城周边务工。”劳守凡开始讲起她种桑养蚕的经历。2011年年初,她被选为村里的计生专干。“加西村7个屯均分布在石山之中,种桑养蚕前仅种植玉米、稻谷,亩产400斤左右,只够村民度日,要脱贫致富很难。都说思路决定出路,原来的模式肯定要改变才行。”劳守凡说,当时,位置更偏远、条件环境与加西村相似的平怀村桑蚕产业却早已风生水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对她和其他村“两委”干部的触动很大。

自2012年起,劳守凡与加西村的村“两委”干部及党员们也决定在村里发展桑蚕产业,于是她就带头调出水田、坡地种桑养蚕。“那时候,县委、县政府也鼓励发展桑蚕产业,建一个蚕房有5000元的补助。”劳守凡笑着说,当时她小心翼翼地建了一个蚕房,四处讨教,学习技术,一步步走过来。最终事实证明,种桑养蚕让她和加西村走上了致富路子。

“靠县里的政策扶持、靠能人的技术指导,2012年的时候,我靠种桑养蚕收入了3万多元,今年收入10多万元,别提有多高兴了!”劳守凡有些激动。如今,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种桑养蚕从最初的12户增加到187户,种桑面积从最初的60亩扩大到如今的2200多亩。仅此项人均增收3000多元,去年经认定43户20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整村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种桑养蚕很累,特别是蚕宝宝到了五龄的时候,需要吃很多的桑叶,基本一天都在地里忙着摘桑叶。在加西村,凌晨两三点就开始灯火通明,变得热闹起来,大家都起床忙着喂蚕宝宝。”劳守凡说,她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桑蚕办时常会组织一些培训班或是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她学到了新的技术,掌握新的技能,从而指导村民养蚕。

种桑养蚕之余,劳守凡还组织成立了加西村文艺队,在村部广场跳起广场舞,娱乐了大家,锻炼了身体。“前不久加西村举办的脱贫攻坚‘八个一’宣传活动,节目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劳守凡说,如今,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神风貌也跟着改变。在去年百色市举行的2018年度“红旗村”命名授旗仪式上,加西村摘取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4面红旗。

“如今,加西村除了发展桑蚕产业,还不断拓展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养猪、食用菌种殖等多项产业,加西村的明天会更好。”劳守凡笑着说,村里的一切事业欣欣向荣,她也希望自己的桑蚕事业能不断发展壮大,扩建自己的小蚕共育室。“去年,我的小蚕供不应求,现在,隔壁彩架村就已经有村民向我下订单要小蚕了!”

“我要把种桑养蚕技术传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种桑养蚕队伍中来,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劳守凡信心十足地说。

新闻推荐

心甘情愿为乡亲办实事 记凌云县“五最”新型农民龚易标 □牙宏威

去年隆冬季节,在凌云县逻楼镇林塘村,漫山的油茶林弥漫着绿意盎然的气息。林塘村种植有7000余亩油茶树,覆盖家家户户。该...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