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 顽强不屈 瑶家少女李氏由

2018-11-20 17:13 大字

百色新闻网通讯员?闭祖宝

在凌云县朝里瑶族乡羊囊村伟寸屯,有一位身高约1.5米的瘦弱女子,她每天或农作,或在本地附近打小零工供弟弟读书,早晚照料年迈的奶奶,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时间和同龄伙伴闲聊,更别说玩耍。她是蓝靛瑶族少女李氏由,从15岁开始她就是一家的顶梁柱。用诚实、勤快、懂事、柔美、善良来形容这少女最适合不过了。

日前,笔者到该乡开展低保大排查活动,偶然得知这一特殊贫困户,户主叫李氏由,蓝靛瑶,只有19岁,她家有3口人,她和奶奶及在读高二的弟弟。

李氏由未满3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过世。为了维持生活,她的父亲一边生产劳动,一边就近打点零工来解决日常的柴米油盐。随着姐弟俩一天天长大,又要面临上学的问题,家庭开支越来越大。即使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也时常告诫儿女要认真读书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屯里教学点取消了,中心校离家更远,姐弟俩读小学一、二年级要步行到9公里外的兰台村中心小学读书。姐弟俩都很懂事,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经常获奖。

2014年李氏由读初二,弟弟李志高读初一时,父亲积劳成疾离世了,姐弟俩抱着奶奶痛哭,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家中唯一顶梁柱没了,姐弟俩在学校,奶奶一个人在家无人照料。李氏由开始半工半读,最后李氏由和弟弟商定,姐姐辍学,弟弟继续上学。

从此,李氏由农活时节做农活,农闲时跟着本村大人在本地打点力所能及的散工,照料奶奶和供弟弟读书两不误。她家分有一些田地和山林,小小年纪的她跟着村上的群众,每年在地里种上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家中养了一些鸡、猪等家禽。由于八角林和油茶林已属老树林,李氏由没能力进行低残林改造,每到收果季节,她就在乡亲们抢收后进行一次清捡,那怕一天得两三斤,她都去找。农闲时,她都跟随着村里的大人去做副手或散工,只要有收入,赚多赚少她都去。一个花季少女,本应和同龄人在学校高高兴兴地上学,而家里的不幸,让她过早地承担起别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压力。

在村妇女的引领下,笔者来到李氏由的家,接近傍晚6时,可她家的门仍锁着。旁人说,李氏由去帮别人打茶果,回来顺便打猪菜,所以还没到家。天渐渐黑了,笔者在村口望着一拨拨收工的群众,就是没有发现她。终于,笔者等到了打猪菜回来的李氏由,并随她进到家中,她的家是一个约60平方米的一层平顶房,有两个小房间,一个小堂屋,没有任何家具,家中最醒目的是贴在墙上的姐弟俩的奖状。

交谈中得知,李氏由现在居住的房子是二叔的,2012年二叔得到危房改造指标,从老寨搬迁出来,2年后,二叔因病过世。李氏由在老寨的房屋也已年久失修,就搬来二叔家住,总算有个安稳住处,一家4口,其乐融融。可好景不长,2014年父亲也去世了。

“如果父亲没走那么快,我现在可能在读高三,但我不辍学在家劳动,弟弟可能失学,我放弃读书,就是为了送弟弟上学和照料奶奶,我再苦再累都要坚持送弟弟读书,完成父亲生前遗愿。”李氏由眼含泪水说道。

“可怜的李氏由啊,她很勤快懂事,每天都不得停歇,早晚一有空,还时常帮助村里的老人做些事情,她读书时成绩也很好,只可惜……”在村中走访,不论是大人、小孩,人们都很怜惜和佩服这个自小没有母爱父爱,15岁就当家的瑶家少女小姑娘李氏由。?

新闻推荐

《懒汉脱贫》成功的背后

《懒汉脱贫》剧照杨建伟供图南国早报记者刘豫“你去开门的动作不应该是推,而应该拉出一个弧线……”10月17日一大早,杨建伟...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