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磨出精品来 ——记凌云县白毫茶制茶人吴廷帅 □韦付增

右江日报 2018-11-16 09:07 大字

在凌云县这个盛产白毫茶的千年古城,有一位善于种茶、精于制茶的人,他就是吴廷帅,人称帅哥。

吴廷帅今年46岁,是凌云县泗城镇教村村甲朗屯人,黝黑壮实,憨厚老实。1992年到1995年他在广西农垦职工大学(现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茶叶专业。生长在茶乡的他特别勤学、能吃苦,在学校期间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分配到凌云县茶叶局工作。他先后在国营茶场、金字塔万亩茶场做会计并深入茶基地、加工车间把关茶叶生产加工技术。2004年后曾担任金字塔万亩茶场副场长、场长。

“1999年的时候,我从国营茶场分包加工车间出来自己做。”吴廷帅告诉笔者,当时除了在企业担任会计外,他还多了一份工作,那就是监制。作为监制,他要指导企业和分包出来的车间生产凌云白毫绿茶、红茶。

国有企业改制后,2005年吴廷帅正式脱离企业,开始走上创业之路。

“我坚信自己会成功的,因为我学习了专业知识,并且通过不断实践,慢慢了解凌云白毫茶的一些特性。”问及为何选择创业时,吴廷帅自信地答道。

但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吴廷帅离开国有企业后,寻找资金,建厂房,学技术,跑市场……样样事情都亲力亲为。“当时有一辆小四轮,我开着车子拉建材进山搞厂房,拉茶叶出山售卖,天天跑,筋疲力尽,倒头就可以睡着,半路睡在山沟边是常有的事,不过一切都过去了。”回忆起创业之初,吴廷帅觉得辛酸又感到欣慰。

最终,吴廷帅花了半年时间,在茶园里建成600平方米的厂房,经营100多亩茶叶,前后投资60多万元。2006年,他还请了茶园管护工人10人、茶叶加工工人8人。同时,按市价收购加工厂附近茶农的鲜叶,让80余户茶农不出山便可以卖掉茶叶,促进茶农管护、采摘茶叶的积极性。

“2006年第一年制茶11万斤,大部分卖到横县,同时通过以前的老客户销售了一部分,确保了公司的收益。”吴廷帅用了3年时间还完近50万元的欠款。

慢工磨出精品来。吴廷帅的茶园面积小、生产茶叶少,但他不忘初心。为了生产好茶,提升凌云白毫茶品质,他研读茶叶书籍,研究加工各个环节,反复琢磨实践,甚至到器械厂建议增减茶叶加工器械的零部件,以改善茶叶的色香味等。2007年、2009年、2011年吴廷帅亲手做出的红茶在国内的评比中屡获佳绩,这增强了他做好凌云白毫茶的信心。

“原来茶叶杀青机炉子烧煤需要1个小时以上才上温,我在机子上装上钢板,半小时内就可以上温,节省了能源。”吴廷帅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蒸汽也是影响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原因,所以他对厂房里的加工设备也稍作优化改良,确实让生产出来的茶叶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如今,吴廷帅了解茶性、悟出茶道。“他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多年,积累了经验,他的茶味甜香、醇,色浓,他懂茶道。”凌云白毫茶专家康老如此评价吴廷帅和他的茶。

2014年和2015年,吴廷帅茶园的绿茶、白茶送到国际舞台评比分别荣获凌云县第一个绿茶金奖、第一个白茶金奖,让凌云白毫茶享誉国际,同时,也让凌云白毫茶畅销上海、北京、广州以及日本、泰国等。

“目前,我有茶园百余亩,但只做春茶和秋茶,年产量不算大,但效益还不错。”吴廷帅说,夏茶难提品质,所以索性不生产,茶园里的夏茶都转售给他人。

深秋,高高矮矮的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茶梯间,吴廷帅和他的员工在秋雨后的茶园里忙碌着,守护大山里的那一座座茶山金字塔和凌云人那种制茶的工匠精神。

新闻推荐

打工仔变“茶叶大王”

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祝有慧近日,广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百色系列欢庆活动在百色半岛公园举行,阳长标被授予百色市20...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