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穷帽子 带富乡里人

广西日报 2018-09-06 08:53 大字

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郁再传

一年变成种桑养蚕大户、农技员,两年变身施工队长、村干部,如今全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凌云县朝里瑶族乡九联村村民罗宗斌的脱贫励志故事,传递着浓浓的正能量。

9月3日清晨,九联村九联屯山间的桑园蓊蓊郁郁,在晨光中显露旺盛的生命力。

走进罗宗斌的蚕房,他已经忙活了一阵。“今年估计又能收入六七万元吧,日子还不错。”罗宗斌说。

之后,罗宗斌带着记者一行人回家,宽敞的堂屋里,电视机、冰箱等家具摆放整齐,墙上还贴满了儿女的奖状。

2004年,罗宗斌进入岳父家时,岳父已瘫痪多年,岳母改嫁他乡,整个家庭依靠民政救助度日。

接下来的日子里,爱人韦秀连要照顾父亲,看管孩子,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罗宗斌一个人身上。“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必须撑起这个家!”罗宗斌说,他在建筑工地打过临工,帮别人种过地……只要能赚钱,什么脏活、苦活、累活他都干。

尽管如此,2015年精准识别时,罗宗斌家仍被划定为贫困户。“实话讲,我不喜欢人家说我是贫困户。”罗宗斌说,从那一刻起,他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必须寻找致富的路子,尽快甩掉这个在他看来不光彩的帽子。

2016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罗宗斌流转20多亩土地种桑,建起标准化蚕房,还获得5万元贷款。“桑园只种桑太可惜,我就套种红薯,单红薯一年就收入4万多元。”罗宗斌说,这一尝试还闯出了经验,如今全县都在推广桑树套种红薯模式,县乡两级聘请他为农民专业技术员。

产业发展的成功,激发干事动力活力,罗宗斌有了更多想法。

2017年春节,罗宗斌和家人商量决定,让妻子主抓产业,自己组建一支九联村建筑施工队。他筹资购买搅拌机、脚手架等建筑设备,从村里挑选年富力强、有建筑施工经验的村民作为队员,专门从事村里房屋土建工程和装修等工作。

午后,记者随罗宗斌来到村里一工地上。“加入施工队,我们分工协作,更加专业,收入也可观。”队员韦建成边打地基边说,以前靠打零工养家糊口,如今他每天200元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等经验丰富以后,他们还准备组织队员走出村找活干。

罗宗斌的华丽转身,让他获得村民的认可。2017年9月,村两委换届选举,罗宗斌成功当选九联村副主任。今年初,经推荐,他被选送到百色电大大专班函授深造,学习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

因为成了村干,罗宗斌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种桑养蚕,种植红薯。目前九联屯15户种桑养蚕,桑园面积300多亩,前三批蚕茧户均收入2.5万元;55户种植红薯1000亩,年底用来加工红薯粉,户均收入预计超过3万元。

发家致富,需要夫妻协力。3年里,罗宗斌的妻子先后获得乡里颁发的“三八红旗手”“产业致富之星”“最美媳妇”等荣誉证书。

罗宗斌说,最困难的时候,是大家帮助他摆脱贫困,让他明白一个好干部对贫困户的意义,他不会说豪言壮语,但是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其他贫困户和群众。

新闻推荐

有人将共享单车带到县份?

@事件自共享单车进入百色以来,关于共享单车的话题不断。好的方面就是方便了群众出行。坏的方面就是一些不文明现...

凌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凌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