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直到暮秋时节 ——我和《右江日报》的故事 □遥 歌
《右江日报》,我抬头看你时,你好似在天边,低头看你时,你就在眼前。
喜欢上你,那是30多年前,正值豆蔻年华,每天晚读课,老师要求我们班干轮流朗读一两篇报纸上的文章,那时候你就走入了我的心田,读你,就像一首歌里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记得那时候有长篇小说连载,我们争相传阅,读后互相交流,个个讲得眉飞色舞。我得两块零花钱也不舍得用,拿去订《右江日报》。那时候的你,给予青春年少的我知识灌溉,我学会了写作,并爱上了写作。我的文学根基,从你开始,一砖一瓦,扎实筑垒。可我不敢走近你,不敢尝试着把夜深人静时撰写的心语投给你。一个梦,就这么长长远远的深埋在我心底。
参加工作后,单位统一订阅《右江日报》,人手一份。每当收到报纸,我就仔细阅读,特别喜欢副刊上的文章,要是看到熟人写的,心里会羡慕不已,哟,他又发表一篇文章了,要是我的名字也能在报纸上出现多好啊。想归想,却没有实际行动,觉得想要在《右江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就好像到天边摘一朵云霞一样远。
而立之年,父母双亲渐渐老去。我的目光开始从纷乱中落回到父母身上,看到时光的易逝和残忍,那一年,我带着父母到北京玩,圆了他们从年轻时期就立下的去看北京天安门的梦想。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带着双亲上北京》偷偷投到《右江日报》,不久后,这篇文章发表出来了,我看到变成铅字的自己的名字,内心里既是欣慰,也是自豪。许多亲戚朋友问我,《右江日报》上那篇《带着双亲上北京》是你写的吗?虽然你用笔名,但是从里面的内容看出来了,就是你写的。哦,《右江日报》并不仅仅在我眼里、心里,还在更多老百姓眼里、心里。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有了对文字的自信,开始提笔撰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感人的一幕幕,一篇一篇地把文章往《右江日报》投,看着自己的名字一次一次变成铅字,我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和热爱。
我发在《右江日报》上的散文《妹妹的家园梦》获县里举办的“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比赛一等奖,又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中国梦·我的梦”全区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我更开心不已,是《右江日报》给我信心和力量。尝到了发表文章带来的欣喜,我又把在凌云县牛心李征文中获奖的《凌云过年砍牛心李树习俗》投到文史版,很快又见报了。
我关注《右江日报》,每天打开电脑,就是上网浏览《右江日报》的网页,看看有什么新闻,又开设了什么新的栏目。
如今,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人生的暮秋时节了。可《右江日报》与我不离不弃。
现在,《右江日报》扩大版面,开设各种各样的栏目,除了政治性的新闻、视点、综合、民生等;还有澄碧湖、书香、读图、职场、文史、教育、家庭等生活性比较强的栏目,这些栏目的开设,增加了趣味性、生活性和可读性,真正让党报走入到百姓家,人们在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的时候,又能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章。
我们凌云文联举办读书会,定期开展活动,大家聚在一起讲书、听书。还在网上建了一个“聊聊吧”,把爱读书、爱写作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读书、写作、分享读书心得,聊聊读书写作的苦乐。加入了这么一个队伍,我受到熏陶,跟着读了一些名著,读后又把感想写出来,投到《右江日报》书香版,得到编辑的指导,发了几篇文章。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记忆力减退,思维开始僵硬,读书像水过鸭背,记不得多少东西了,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读,一边读一边作记号,读后还要动笔写感想。一个医生说读书写作能养一个人的气质,那就把读书写作当做是消磨时间,修身养性吧。
多读书看报,目光所到之处就深远了一些,我写作的题材逐渐扩大,不再只盯住锅碗瓢盆酱醋茶了,开始关注历史、民生。单位要求我写1994年~2005年的城建志,我从无从下手,到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写来写去,交了作业还额外得了一篇感想《历史在脚下,变化在眼前》,发表在《右江日报》职场版。这篇感想的发表,让我思考了很多,也学到了好多知识。我开始抓住身边的物、景、事,去写古桥、古树、古村、危房。图文并茂,投到读图版,发了几篇专题稿。每发一篇,我就制作成日志保存在QQ空间里,或者做成美篇,晒在微信朋友圈,美图美文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吸引朋友的眼球,这种行为有半桶水响叮当的嫌疑,但是这清脆的叮当如恋人在耳边的叨叨絮语,唤醒了我沉睡的读书兴趣和创作热情,让我在字里行间里找到了灵魂的皈依,整个人阳光灿烂起来了。我还想把写作范围扩大些,把目光放远点,多关注民生、民情、民俗,用我这支小小的笔,抒写山村里的故事。
每收到一笔稿费,就拍图晒在朋友圈里,沾沾自喜地说:“又得一碗肉粉,又得一碗肉粉。”朋友附和:“请客,请客,加个鸡蛋。”这种小小成就的喜悦感染了朋友,我晒她也晒,今天你一碗肉粉,明天他一碗肉粉,呼啦啦拉起来,大家拉成了互相调侃、互相鼓励的一股绳。
我感激《右江日报》的编辑,是他们牵引着我走出灶台,把我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是他们挖掘了我的潜力,让我尝到了文字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是他们鼓励着我,我才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
《右江日报》,爱你,没有年龄之分,让我把你捧在手里,爱在心里,闻着你的墨香,我们来个黄昏之恋,“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吧。
新闻推荐
做群众的贴心人 ——记凌云县逻楼镇烂村村第一书记廖恒 □韦 轩
近日,笔者来到凌云县逻楼镇烂村村杨胜强的蚕房,只见驻村第一书记廖恒和村“两委”成员正在忙碌着。烂村村距逻楼镇...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