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当致富“领头雁” ——记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党员牙韩问 □牙宏威
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江更村那塘屯前山的羊肠小道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位眉清目秀、勤奋善良的青年男子,只见他整日肩挑着玉米,围着鸡舍团团转,早出晚归,日复一日,整整在这条小道上走过了8个春秋。他就是34岁的江更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牙韩问。同时他还是凌云县人大代表、江更村团支部书记、安福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
把握市场需求 林下养鸡致富
2010年,当地大部分群众囿于“靠山吃山”的思想,依赖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时,家境贫寒的牙韩问萌生了养鸡的想法。他多次自费到外地参观养鸡场,学习养殖大户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并积极参加县、乡两级政府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当年,他鼓起勇气,从银行贷款1万元,购买了2000羽鸡苗,饲养在自家八角林里,搞起了林下养殖。
牙韩问发现,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都是饲料鸡,客户追捧的土鸡少之又少。对他来说,这可是大商机。于是他与妻子在自家田地大量种植玉米。在饲养前期,他还从附近村民那里收购玉米,用玉米充当鸡的饲料。
对于初学养鸡的牙韩问来说并不是一路顺风。当年刚迈入夏季,是家禽瘟疫高发期,由于防治不到位,他饲养的鸡苗一下子就死了200多只。这对牙韩问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但他并没有气馁,积极与县、乡两级防疫部门沟通,并得到上级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牙韩问勤奋好学,自己买了很多养殖书籍,在养殖之余,认真研读。在他历经5个多月的悉心照料下,第一批鸡成功出栏,由于是林下散养,又不放饲料,青山绿水养大的鸡肉质鲜美,天然绿色无公害,附近居民纷纷前往鸡舍购买,货源供不应求。当年牙韩问便净赚了2万多元。
淘到第一桶金的牙韩问下定决心把林下养殖做强做大,在养殖的道路上不断地摸索和前进,从最初的出栏2000羽,发展到如今出栏8万羽,从最初的年纯收入2万元,发展到如今年纯收入20万余元,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大跨越,销售市场也从附近村庄扩大到县内外。
如今,牙韩问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基地养殖场占地40000平方米,鸡舍占地5000平方米,各种设备应有尽有。2017年,他的养殖场被政府授予代表创业基地。
抱团养殖壮规模 致富不忘众乡亲
近年来,牙韩问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在发展林下养鸡的同时,联合本村致富能人成立了江更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打养鸡牌,以养牛、养猪、养鸭、养鱼的产业多元化为养殖模式。
社员韦永正把承包的3亩田改成鱼塘养鱼,年收入5万元;社员韦建合投入21万元搭起800平方米大棚牛舍,种植桂牧8号牧草养殖肉牛,现存栏26头,年收入10万元;牙韩问从2010年投入1万元养鸡,现已成为玉洪瑶族乡乃至凌云县坚持从事养殖业最久的产业户。他们3位致富能人在江更村发挥了发展经济“领头雁”的作用。
同时,合作社鼓励附近贫困户以投劳、入股分红等方式加入养殖队伍中,并吸纳周边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带动了本村6户贫困户3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身为村“两委”成员,牙韩问始终牢记党员要带头致富和致富不忘他人的宗旨,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科普致富工作。他经常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产业致富经,主动引导群众发展合适本村的产业,通过产业致富途径让全村群众致富增收。
在工作中,牙韩问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乐于助人,求真务实;在日常生活中,他牢记党的宗旨,以扎实的作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他的创业故事激励了村里很多人,如今江更村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致富氛围。
新闻推荐
4月15日上午8点20分,万众瞩目的凌云县“两会一赛”开幕式在凌云县体育公园盛大举行。开幕式上,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茂华对凌云县有机茶发展及本次活动的筹办给予了高度肯...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