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村贫困户 今为基地带头人 ——记凌云县泗城镇上蒙村种菜能手陆文球
晨曦初照,亭台楼阁,流水潺潺,鸭鸣声声,连片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乳白色的大棚起伏沿河搭在离人家户不远的田园里,村头闲坐石凳的老叟,田里忙碌的人儿……这是2月28日早上,笔者到凌云县泗城镇上蒙村时的见闻。
“这是丝瓜苗,这是四季豆,这是苦瓜,那是白菜……”笔者来到生态蔬菜种植基地时,技术管理员陆文球便向前迎接,并边领着笔者进大棚边介绍育苗板里长得密密麻麻的各种蔬菜苗,他说再过几天,待苗儿长到第二叶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二叶适宜移栽,容易成活,再大才移栽的话菜苗的根部会受伤,影响幼苗成长。”陆文球捋着嫩芽说道。
陆文球是上蒙村中蒙屯人,今年40岁,常年和妻子在家种植蔬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家在2015年底的贫困识别中被认定为贫困户。“我父亲70多岁了,大女儿在大学读书,小女在凌云高中读高三,这几年来我和老伴在家种菜收入还可以。”陆文球说,他有十多年的种菜经验,懂得技术,每年种菜都收获几万元,在家门口能够挣到钱,还能够照顾老人,所以他夫妇俩没有外出务工的打算,去年他家光种植蔬菜收入就有5万元。
陆文球说,上蒙村气候环境好,种植的蔬菜都是施农家肥,品质好,销路不愁。去年,来自自治区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路艳和村“两委”干部经过探讨、调查,决定发展生态蔬菜产业,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之后不久,该村就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平土地,搭菜棚,拉水管,育菜苗……在今年年初硬是把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建起来了。据了解,基地占地42亩,其中有19亩蔬菜大棚,今年五月就有蔬菜上市了,按照亩产1万斤蔬菜目标算,预计整个蔬菜基地的年产量约40万斤,年产值60万元,利润达10万元。目前村里长期聘用村里的贫困户劳动力6人到基地务工,每个月工资2000~3000元不等,农忙时候还将临时用工10余人,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陆文球种菜多年,是种菜能手,去年通过种菜收入超过了脱贫线,实现了脱贫,所以村里聘他为基地技术员,带动村里群众一起入基地发展。”上蒙村党支部书记左凤祥说,十几年前,陆文球夫妇开始在自家的农田上收割一季水稻后便种下一批蔬菜,效益比较好,随后村民纷纷效仿,最多的时候全村自发种植蔬菜上百亩,提高了种植户的家庭收入。
“技术员这个担子重,虽然从育苗到日常管护的技术我都有所掌握,但担任这么大规模蔬菜种植基地的技术员还是头次,怕做得不够好,那样就对不起第一书和领导们的信任,辜负村里的群众。”对当技术员带动大家搞蔬菜种植,陆文球表示有些压力。同时,基地里滴灌的采用、大棚生产……先进的设备和村里干部群众的激情参与增强了他的信心,“只要肯学习,下真功夫,基地的蔬菜会如愿上市,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深山的好货,不怕没销路。刚上市时主要还是在县内销售,跟当地的超市、学校、酒店等合作,待规模越来越大之后就把蔬菜往外推,让城里人品尝大山里的味道。”当笔者问及销路问题时,正弯腰忙着捡拾蔬菜大棚里的杂石块的陆文球直起身子微笑着说。
新闻推荐
韦善明。(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人物:韦善明出生年份:1958年身份:凌云县文化体育广电局原党组书记与“书记”这个官方职位相比,有人更喜欢称呼韦善明为“先生”。因为多年从事文体工...
凌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凌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