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短的一首水源洞赞歌 ——阮其新诗《题水源洞》解析
石洞通水府,泉飞如玉帘。
洞中即仙境,仙境在人间。
阮其新,生卒年不详,浙江会稽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任广西泗城府知府,会诗善书。由其补注的《洗冤录全纂》(又名《洗冤录补注全纂》《洗冤录补注全集》)六卷(清李观澜辑)堪称世界首部法医专著。
这首诗可翻译如下:水源洞可以通到龙宫,洞里流出来的水飞溅成玉帘般的瀑布。水源洞里就是绝美的仙境,仙境就在这美好的人间!
水源洞,在清代以前叫“灵岩”或“灵洞”,位于凌云县城东北1公里的百花山下,全洞长约500米。洞外奇峰四合,古木参天,飞鸟争鸣,碧波荡漾。洞内有地下河,四季常流,钟乳石、石笋、石栏、石花等千姿百态。水源洞洞口宽敞,洞内大厅占地约22000平方米、宽30余米、高约30米,洞壁石刻随处可见。早在康熙年间,洞内大厅就建有庙宇,香火甚旺,至今不断。水源洞为凌云县洞景的代表,《中国名胜辞典》《广西名胜纪游》都有关于它的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泗城府画卷中就有水源洞胜景。水源洞现已和纳灵洞联合开发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异地长寿养老养生基地、珠江源寻源祈福圣地。
阮其新的《题水源洞》诗是凌云古代诗词中留存下来的赞美水源洞的最简短的一首诗。作者抓住幽深、奇美两个特点,向世人展示了凌云水源洞仙境般的自然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首句“石洞通水府”,整体概括,作者想象水源洞可以通到水神或龙王的居处,突出了水源洞幽深神奇的特点。第二句“泉飞如玉帘”,具体写泉,一个“飞”字生动地写出了泉水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玉帘”形象地写出了飞泉的宽大而净美。第三句“洞中即仙境”,撇开实景描摹,用一个“仙境”高度概括洞中景致的奇美迷人、令人流连。第四句“仙境在人间”,由第三句转结而出,是使全诗出彩的一句,既是对水源洞美景的进一步赞美,也流露出作者对人间美好生活的赞赏、喜爱之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喜欢山水美景又积极投身社会生活的封建为官者的形象。
这不是一首很规范的五言绝句。首句犯孤平,第四个字处该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水”字,拗了。按近体诗拗救规定,在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四个字如果用了仄声,那么就必须在对句“平平仄仄平”中,改第三个字仄声为平声。本诗第二句第三个字处本该用仄声字,现在用了平声字“如”,把上句的“拗”救回来了。不过此诗在内容选取、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其高明之处。
从内容的选取方面来看,这首诗避繁就简,从那么多可写之景中只选了洞深和泉飞来作具体描写,其余的均不涉及,这很符合五言诗简洁的要求。从写作手法来看,首先这首诗采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写法,第一、二句实写眼前所见之景,让所写的对象先坐实,第三、四句虚写主观感受之象,“仙境”的美是不可言说的,留下许多自由联想的空间由人补充,这样虚开一笔却更见水源洞之美了。
另外,这首诗读来简洁直白,但其实作者是很注意诗歌语言的形象性要求的。短短四句五言诗作者却句句用了修辞。这是这首水源洞赞歌的又一可赞之处。
首句用典。“水府”,神话传说中水神或龙王所住的地方。晋木华《海赋》:“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鳌,垤堄孤亭。”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水府”一语给水源洞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第二句比喻。“玉帘”,玉饰的帘,也用作帘的美称。这里比喻瀑布。玉帘飞瀑把泉的壮观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三、四句联珠。“仙境”,仙人所居之处,借喻景物极美的地方;“仙境”首尾相连,使诗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情感抒发自然而爽快淋漓。
新闻推荐
黎老提前一天过98岁生日。“老兵,我们来看您了!”黎老向志愿者敬上军礼。黎老讲述往事。官兵们倾听黎老讲述抗战故事。黎老展示当兵时的照片。又到一年新春佳节。2月1...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