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后人对岑绍勋万历庚子诗的文字讹传

右江日报 2018-01-18 09:08 大字

岑绍勋诗作石刻。

“归去来兮今已归,紫袍不换绿蓑衣。百年但有青山在,两鬓何妨白雪飞。晓梦不惊辰吏报,家寒正喜鳜鱼肥。多情最是潭心月,暮暮邀人上钓矾。万历庚子日南至东湖钓叟四十七岁伯尧甫识。”

这首诗的作者岑绍勋,字伯尧,号瞻碧,当时正担任泗城土知州之职,因同一地方,作者还题有两方石刻文字,落款是“万历壬寅(1602年)仲夏吉旦,伯尧甫书”“万历乙巳(1605年)仲春之吉,瞻碧题”等。如今,这些作品,都还完整地保留在凌云县下甲初中大门正对面的澄碧河岸边。岑绍勋及其子云汉,在下甲汾洲留下10多幅石刻文字,除了2065字的《游东湖记》有几十个字因模糊和手写难辨之外,其它的石刻文字都清晰可读。当时的泗城土州,管辖从今右江区北部到贵州罗甸、望谟,从天峨县西部到田林县东部的广大地域。作者特殊的土官身份,泗城特殊的土司制度,使这首诗必然成为泗城地域文化史、壮族文学史、壮族土司文化史的重要作品。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人引用这首诗,都把“暮暮”两字写成“夜夜”。比如,欧阳若修等人的《壮族文学史》第二册、谈琪著《壮族土司制度》、2007年版《凌云县志》、广西凌云县民族事务局编《广西古府凌云民族文化掠影》、向志文著《经典凌云》、黄桂宁主编《百色历代诗歌赏读》、杨相朝编《广西凌云史志石刻集》内刊、黄振忠编《泗城州与岑氏世袭土官》未刊插图打印本等,都使用“夜夜”两字。有的书还把“辰吏”当“晨吏”,把“家寒”当“家贫”,把“正喜”当“且喜”。一首古诗正文56个字,竟然出现多处讹误,实属罕见。

到底是“夜”还是“暮”?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暮”是傍晚,“夜”是从天黑到天亮。傍晚,诗人到离泗城州衙11公里的汾洲(今凌云县下甲镇)别墅附近的钓矶上休憩,顺便看看澄碧河中的游鱼,有感而发,写成此诗。如果用“夜”,与意境不符,也不可能,有谁能够整夜地在钓矶上流连?从形、音、义来看,“暮”和“夜”两字差别明显,不该出错。但是,为何如此多的著作,都出现了同样的错误?1981年至1985年,中国举行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当时的凌云县有关文化部门,曾经组织人员拓印境内重要的石刻文字,所有已知的土司石刻文字,全部都拓印一遍。此外,还在重点石刻文字涂上红漆,拍成彩色照片,再整理成比较完整的文字史料。上举两部内刊的作者杨相朝和黄振忠,实际上参与了这些石刻文字的普查、收集与整理工作,甚至是组织者之一,他们的文集基本上反映了凌云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部分成果。再者,这些石刻文字,绝大多数距离澄碧河岸边不远,与百色至凌云公路交通干线相距数十米到上百米不等,原来涂红漆的文字,大多数保持到现在,很容易识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错引?这就需要找到“始作俑者”——最初出错的地方。

迄今为止,能够看到首先错引的地方,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何景熙修、罗增麒纂《广西凌云县县志》第七篇,先介绍岑绍勋,接着叙述岑云汉。在介绍岑云汉时说:“(云汉)多著述,父子相继,各以文章词采著闻当时。平日题咏,多镌石于汾洲别墅。绍勋有诗曰:归去来兮今已归……晓梦不惊晨吏报……夜夜邀人上钓矶”,其中就把“辰吏”当“晨吏”,把“暮暮”写成“夜夜”。泗城,北宋中期(1053年)设羁縻州,元、明、清前期为岑氏土官领地,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不久,清政府在泗城特设八品奉祀官,以管理岑氏部分遗产及当地的少数民族。泗城在900年时间里,历经羁縻州、土州、土府、军民府、府、县等行政区划更迭,除了很少的明、清、民国石刻文字和少量的民国文献,留下来的文字材料特别少,民国版《广西凌云县县志》是当地首部比较完整的地方志文献,无疑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正因如此,该志影响较大,是后人研究泗城地区民族、历史与文化必然参考的第一手资料。然而,许多学者,特别是地方学者,没有认真核对原文,不断以讹传讹,目前已造成泛滥之势。1974年,我国台湾地区成文出版社编辑的《中国方志丛书》之民国版《广西凌云县县志》影印本,增加首页改书名为《广西省凌云县志》,把两修纂者之一的罗增麒误写成“罗增麟”,但是内文修志职员录署名却是“广西法政学堂毕业、清己酉科拔贡罗增麒”,一本书内出现一人两名之错。国家图书馆收藏该丛书时,在目录页依成文出版社采用“罗增麟纂”,同样是以讹传讹。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宗族有谱,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区域历史。其中,地方志在存史、资政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特别在特定区域文献的征引、保存方面作用最大。如果出错,往往发生连锁反应,很难更正,岑绍勋诗中个别文字的以讹传讹就是如此。

参考资料:《广西省凌云县志》《壮族文学史》《壮族土司制度》《凌云县志》《广西古府凌云民族文化掠影》《经典凌云》《百色历代诗歌赏读》《广西凌云史志石刻集》《泗城州与岑氏世袭土官》

新闻推荐

乌鸡创造“黑色”财富 ——运浩凌云乌鸡养殖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纪实

近日,笔者来到玉洪瑶族乡乐里村拉号屯,这里是运浩凌云乌鸡养殖合作社的乌鸡养殖基地,只见草地上、林子下大群乌鸡时而探头探脑,时而警觉地竖起脖子,稍远处或三五成群悠闲地踱步,或抢食玉米,更有甚者...

凌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凌云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