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机制 抓实保障 凌云县全面夯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基础纪实
祝有慧许正宏
凌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开始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几年来,凌云凝全县之智,克难攻坚,不断健全机制,抓实保障,全面夯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该县坚持以县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标,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把教育事业摆在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责任清楚、成效明显,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县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广大学生享受到更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基本形成教育公平的良好局面。
1规划先行精准“制导”
凌云县全面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工作。印发《凌云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凌云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绘制了实现推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科学合理做好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14年以来合并初级中学2所,撤并教学点24个。投入1.58亿元实施县城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搬迁凌云高中,把县二中搬入原凌云高中办学,在原县二中校园新建县民族小学,满足了全县高中教育需要,也为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增加了学位2700个。改扩建下甲镇初级中学,顺利合并力洪民校初中部,逐步分流朝里民校初中学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全面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大通铺”问题。
2健全机制精准发力
近年来,该县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全面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凌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建立了以县社会事业工作组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落实推进均衡发展工作。同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县四家班子扶贫联系工作的绩效考评内容,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教育部门和学校,调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为扎实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县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全面保障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兑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干部工作补贴。2017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按照乡村教师工作地域不同分别给予每人每月400元、600元、800元、1000元不等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与乡镇干部同等享受每人每月300元乡镇工作补贴,在边远教学点工作的教师每月可享受到最多1300元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待遇。全面实施校长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把教师年度绩效奖励纳入“盘子”,与全县机关行政公务员同等设奖;把全县在职在岗教职工年度绩效奖励列入“盘子”,与全县公务员同考评同评奖,而且按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级与处级、中级与科级、初级与员级实行相同系数,进行奖励。实施教师安居工程,该县共建有教师周转房558套。2014年以来,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两年为全体在职教职工体检1次。坚持每年评选、表彰、慰问100名优秀教师,并向乡村一线教师、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制定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多措并举稳定了乡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均衡教师资源。待遇的落实、政策的激励、典型的培植,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增强了教师从教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3抓实保障精准施策
几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有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在资金投入上,以县本级筹措资金为立足点,聚焦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倾斜,争取广东、深圳等对口帮扶以及社会各界支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投入10.58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四大工程,切实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筹资渠道上,该县结合扶贫,充分利用水利部和深圳、中广核集团以及区直单位等扶贫资源,广泛汇集教育经费,将社会各界捐赠的扶贫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共安排1500多万元。全面规范经费管理,建立义务教育投入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和执纪问责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安全运行。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实现了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和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
“五个建立”推进入学机会均等,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障体系,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2014年以来该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入学条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实现全县4530名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结合扶贫联系户“一帮一联”工作,分包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责任教师、班主任亲情关怀在校留守儿童少年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建立“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全接收机制,为“三残”儿童少年提供均等入学机会。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学校对“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不仅实行“零”拒绝,还在每年暑假组织学校教师深入到“三残”适龄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动员入学。该县在校“三残”儿童少年享受到全免费教育,除了国家、自治区所有资助政策外,还享受到被服、生活等补贴。该县现有“三残”适龄儿童、少年123人,已入学110人,入学率达到89.4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就读保障体系,健全帮扶干部与贫困学生“一帮一联”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生实行“一帮一联”全资助。建立少数民族素质提升机制,实现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全方位资助。结合该县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采取集中和分散办班两种形式实施了少数民族素质提升计划,对瑶族薄弱学校建设给予倾斜,建立了县民族中学、朝里民族学校、览金小学、弄利教学点及县、乡、村、点民族窗口示范学校。还在4个瑶族乡和县直2所初中集中设立少数民族班,该县学生除全部享受国家的助学政策外,县财政还给予每个贫困学生每年小学1350元、初中1550元的生活、交通、被服补助。
推进办学资源均衡,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2014年以来,投入2.76亿元,新建改扩建项目122个,新增校舍10万多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后校舍建筑面积达33万多平方米。确保有足够的教学和教辅用房,建成了47所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占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总数的95.9%。每年安排教育费附加等县级财政资金用于各中小学校的围墙、运动场、厕所、校道硬化等附属设施建设。寄宿生在校实现住宿“一人一铺”、就餐“一人一位”。基本解决了学生住宿、就餐、饮水、洗浴、如厕等难题。同时强化教育技术装备,教学设施提挡升级。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490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装备多媒体教室568间,村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配置率达到100%;配置计算机教室54间,村完全小学以上配置率达到100%,计算机增至2360台。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村级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47所,占学校总数的94%,未接通宽带网络的教学点全部安装数字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新购置图书48万多册;购置教学实验仪器和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一批,总价值796.8万元;完成了“全面改薄”目标任务,学生课桌椅配齐率达100%。
(本版图片由凌云县委宣传部、凌云县教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赵劲松)12月19日,凌云白毫茶通过高铁被送到1300公里外的香港。高铁无轨站落户凌云一年来,发往全国各地的茶叶、百香果、红薯粉等农产品突破1万件,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1万人,让当地百...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