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凌云:三张“金叶子”助群众脱贫奔康

右江日报 2017-12-20 09:54 大字

本报凌云讯在凌云,茶叶、油茶、桑叶三张叶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茶乡群众的“金叶子”。据统计,全县三张叶子产业今年总产值10.57亿元。

凌云白毫茶让茶农户均收入26347元。“今年我们全县凌云白毫茶干茶产量达5412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产值4.51亿元,按鲜叶产值计算,茶农户均收入26347元,茶农人均收入5883元。”凌云县茶叶管理中心主任谢再腾对笔者说。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凌云县共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6.1万亩,有机茶面积1.9956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43万亩。

为了不断做大做强凌云白毫茶产业,凌云县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产业脱贫的第一大产业来抓,全县上下一条心,多措并举,政府搭台,举办“两会一赛”、中国茶叶学会九届理事会第十二次常务会议,“凌云白毫茶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在全力推介宣传凌云白毫茶,利用取得“凌云白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契机,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实施打造“凌云白毫”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打造“有机”,创建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和桂西茶叶集散地。全县各涉茶单位、乡镇和企业上下攻坚克难,狠抓茶园管理、加工生产、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结构调整等工作,真正让凌云白毫带富茶乡脱贫奔康。茶叶已成了凌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茶叶也成了凌云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支柱。

种桑养蚕让蚕农户均收入2.8万元。据凌云县桑蚕办主任黄合雨介绍,2017年全县养蚕7.95万张,鲜茧产量6.51万担,同比增长13.65%;鲜茧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33.05%。养蚕农户5563户24213人,户均收入2.8万元,人均收入6452元,其中带动贫困户养蚕1193户5356人。

为了全面抓好种桑养蚕这一短平快的脱贫关键产业,凌云县紧紧围绕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壮大规模种养大户。今年该县新种桑园面积0.7万亩,全县桑园实有面积达6.7万亩,有种桑养蚕大户近1000户,下甲镇平怀、加西和彩架三个村形成万亩连片优质茧生产示范基地。该县利用深圳市帮扶凌云县集中标准化大蚕房项目,整合资金1553.3万元改善桑区基础设施条件,新建集中大蚕房18000平方米,面上完成蚕房建设31110平方米,蚕沙池建设1680立方米。

与此同时,全面延升种桑养蚕产业链,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生产,利用桑园冬、夏伐产生的干桑枝种植云耳、蘑菇、香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在平怀村建立食用菌生产车间,年生产鲜菌100万公斤,产值600万元。同时在平怀村建立了桑枝饲料生产车间,年生产干饲料100万公斤,产值500万元。

凌云山茶油成为顾客抢购的“香饽饽”。“今年订单好多!听说今年凌云油茶果大丰收,天天都有人下单订购!”凌云县千然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韦秀龙激动的对笔者说道。在凌云大茶壶对面的陆姐茶行店里面,笔者发现进店询问的都是想要提前购买凌云山茶油的,尤其是外地来的游客几乎都是询问山茶油的价格,有不有现货,可不可以预订等。店老板陆姐说,“凌云山茶油成为线上线下争相购买的“香饽饽!”

为了抓好凌云山茶油产业,该县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助农增收目标,多方筹集资金实施油茶低产改造,同时引进农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群众自发成立油茶合作社7个,其中,下甲双达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提名为区级示范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产品竞争力。2017年下甲双达村油茶高产示范园获全区首批“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称号。

据统计,该县今年新种油茶0.5万亩,低改油茶2.5万亩,全县油茶面积25.7万亩,全年产干油茶籽1.5万吨,年产值预计3.9亿元,油茶户均收入超过1000元,可覆盖带动周边贫困群众2800户1.12万人。

□祝有慧

新闻推荐

玉洪:油茶产业助农增收

本报凌云讯近日,笔者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汪田村李昌跟家看到,油茶籽堆满了他家小院,刚剥了皮的茶籽在太阳照射下,变得鼓鼓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油茶清香。“今年油茶收成好,我家茶油果预计...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