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如酒的乐业山寨□李子迟

右江日报 2019-08-15 08:40 大字

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以后,乐业县逻沙乡出现了壮族歌舞剧《壮人贺春》,一直流传六百余载。明末清初,当地流传有唱灯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逻沙、幼平、磨里等地有戏班子,传唱至今,常演不衰,代表剧目是“四子”(《马氏赶子》《断机教子》《芦花训子》《辕门斩子》)。民国期间,今县城三乐街出现了源自桂林的彩调剧,以中山纪念堂为专门剧场,一直演唱至今。人们开展戏剧、歌舞的演出活动,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促进了社会文明开化。

乐业民间有唱春牛、唱灯调、调子戏、木偶剧、还愿戏、薅草铜鼓、壮人贺春等,其中尤以唱春牛值得介绍。唱春牛分一人自唱自演式、二人一问一答式两种,多在每年正月演出。

一人自唱自演式,多是为主家祈求吉祥幸福、五谷丰登、消灾去难。艺人身着长袍,手拿一个雕刻精致并油漆得锃亮的“黑牛”,挨家挨户去说唱。主家除封两元钱左右的红包给艺人外,还将一块红布及一缕麻绳挂在牛头上,表示春牛为自己驮去了灾难。唱完后,艺人将一张印好的节气表赠送给主家张贴在堂屋墙壁上,以便时刻谨记节令,种好庄稼。其内容也有反映爱情故事,祝贺新婚,或唱述盘古史事,以考察对方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还以此种形式来歌颂共产党,宣传党的政策。

二人一问一答式,通常为本村与外村对唱、本姓与外姓对唱;其中一方为男子另一方为女子。对唱结束后,若是未婚男女彼此有意,则互赠定情之物,多数后来结为秦晋之好。这种现象在当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仍未中断。

乐业的民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孕育了现今乐业丰硕的文艺创作成果。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的乐业知青文先生,当年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他主要编导新的唱灯剧,1978年其编导的《冤家相亲》《还是考试好》参加百色地区业余文艺演出,前者获地区三等奖、后者获自治区二等奖。

瑶家人好客,以酒待宾。喝茶者亦多,火塘里经常会煮着一大壶茶(油茶、红茶、苦丁茶、毛尖茶等),一般客人到家主人即先敬茶,是贵客便先敬酒,以茶酒解渴并打开话匣子。我在乐业的那段日子里,即感受过本地野茶的清香可口、满嘴生津,也多次被“土茅台”灌醉得一塌糊涂。

一天晚上,乘着酒兴,一朋友帮我驱车前往乐业县城远郊一山寨附近散步。此寨子不大,仅十几户人家,房屋古老、石阶破旧,空中飘散着一股悠远、迷人的夜岚。寨子居于山崖突角,飞檐若鹰,周围树木影影绰绰,像一群山妖地精在曼舞翩跹。如钩的弯月挂在对面参天峰顶不远处,整片天地阴暗、幽邃,显得朦胧、神秘。

此时,几声富有乡野气息的狗吠突然自寨中传出,划破黑夜的静谧。继而,我听到有人在吹短笛,悠扬、婉转,如怨如诉,非常动听。紧接着,又一名男子开始用本地俚语唱山歌,虽然我听不懂,但那特别的曲调,显得粗犷、苍凉而又情义无限,使我陷入了思家园、怀旧年、忆故人的境地。在异乡,在暮春,在静夜,这狗叫、笛声、山歌交互辉映,缥缥缈缈,韵律醇厚、意境悠远,别有一番滋味。我刚才酒喝得并不多,但此刻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新闻推荐

乐翁村:产业兴村民富

本报乐业讯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乐业县新化镇乐翁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在村强民富、文明和...

乐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业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