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乐业大石围天坑 ——走进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系列报道(二) □特约记者 杨宇澄 通讯员 黄和欢
初到乐业县,记者便被这座四面环山的小县城所折服。干净整洁的进城大道、舒爽宜人的清新空气、风光无限的连绵绿荫,这恍如世外桃源的光景让记者更想知道,大石围天区到底是以怎样的魅力在这望山是景,看水是景的旅游胜地中脱颖而出,吸引各国游客特地前来观赏。
7月11日一早,记者便迫不及待的随车出发,前往大石围景区一探究竟。经过大约30分钟的兜兜转转,顺着山路蜿蜒盘旋,大石围天坑群的真面目终于逐渐浮现在记者眼前。远处层峦叠嶂,山脉连绵起伏,一路所见各种大大小小的天坑四壁陡峭、深渊万丈,隐约可望见坑底植被郁郁葱葱、灌木丛生,再衬以路旁的虫鸣鸟叫,仿佛让人感觉穿越到了原始森林。
在大石围景区内,每一个景点都配有专门的讲解员为游客进行讲解,游客只需要坐上观光游览车,顺着仅有的一条路一路前行,一边享受鸟语花香,一边感叹天坑的雄伟壮丽,便可直达大石围景区内的大石围天坑核心景区。据讲解员介绍,大石围景区以大石围天坑为核心景观,在大石围周边村屯又有独特奇绝的白洞、神木、苏家坑、罗家、燕子、黄猄、穿洞等几十个天坑,形成了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天坑群”。在“天坑群”的周边,还有冒气洞、马蜂洞、琢木当洞、中洞等50多个溶洞景点和烟棚煤矿、大坨断层、产子瑶断层遗迹、二叠系的叶状藻化石等地质遗迹与之相配,让人叹为观止。
伴随着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记者了解到,在2016~2017年间,为更好地向游客展示地质公园特殊岩溶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委托广西师范大学来到当地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并编制了《乐业—凤山生物多样性画册》,同时,该地质公园还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展开合作,分析了当地岩石、土壤、水体和主要长寿食品的微量元素,并将地质与当地的长寿文化紧密结合,编制出《长寿之乡的秘密》科普材料。
据乐业县农业局对乐业园区的土壤检测报告显示,当地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1.95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5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3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36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值为66.44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5.83mg/kg,良好的土壤有机元素为乐业的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基础,也为地质公园的百香果、火麻、核桃等优质农副产品远销全国提供了保障,从而提高了地质公园的可信度和知名度。
随着大石围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景区周边也建起了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曾经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都逐渐回到村子里,一同参与到地质公园的发展中来,在家门口就可以脱贫致富。据了解,在周边所有的农家乐中,又以位于刷把村内的梅家山庄最为出名。目前,梅家人在山庄内五代同堂,并且分工管理有序,现山庄内已建有农家旅馆、游客娱乐场所、停车场、篮球场、登山步道和观景台,并设有农业观光、采摘丰收果蔬、传统民俗等活动,堪称“五星级”农家乐。
“最近几年,随着来大石围景区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县旅游局会经常召集我们村干到县里进行科普教育培训,并为每户村民发放了系列科普读物,鼓励人人参与地质公园保护。”刷把村村支书杨胜锋告诉记者,现在,乐业县委、县政府正在大力引导当地村民规模种植土特产品,并经常性与景区原住民进行访谈和培训等工作,增强当地村民的地学科普知识,提高当地居民为游客解说服务的技能技巧和服务水平,鼓励当地居民作为地质公园的导赏员,优先向游客推荐当地居民为其解说导赏服务,更好地促进当地居民参与到地质公园发展中来。
新闻推荐
我有一个朋友,已经第1010次微信问我,她要不要辞职。她上一次问我,已经是两年前。所以她现在还没辞职!!!我不止一次碰到...
乐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