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村的美丽蜕变

广西日报 2021-10-06 07:16 大字

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靖西市化峒镇三友村,青山如黛,碧水如练,宛如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

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文革很感慨:“以前基本上只种植水稻和玉米,生活水平低,村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确实,仅用几年时间,该村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走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道路,先后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生态村”和“绿色村屯”、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在百色市“乡村振兴·争创五旗”活动中连续两年获得五面红旗“大满贯”,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优化结构产业旺。该村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引进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火龙果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合作种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多名。“基地就在家门口,护理、采摘的活每天收入100多元。”正在采摘火龙果的村民韦勤努说。该村推行“村干联屯、党员包户”机制,每名村干联系指导1个屯,每名党员负责联系10户村民,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目前全村种植烤烟、优质稻、火龙果、桑蚕等9000多亩。去年户均收入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3万多元,高出全市平均值32.1%。

风貌改造更宜居。今年新的村两委当选后,立即作出改造村庄风貌的“履职承诺”,并把它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净化、美化、亮化“三化提升”工程。拆除旧房危房,改厨房、厕所、畜圈,对古桥、古建筑进行保护美化,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该村风貌改造率达到37%,村民邓爱青说:“现在住得比城里还舒服”。

文化建设促文明。“不以贫困低保为荣,要勤劳致富;不要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要勤俭节约;不让子女失学辍学,要孝老爱幼……”在三友村,这些村规民约被辅以优美的图片写在房屋外墙上,极具观赏性、警示性。为丰富群众的“精神家园”,该村搭建“乡村振兴大舞台”“农耕文化茶话室”“乡贤廊”等平台,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潜移默化让群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新闻推荐

靖西 党建引领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本报靖西讯(记者/凌聪通讯员/赵福播)9月13日凌晨,靖西市南坡乡南坡街布龙屯,参加“农家课堂”的学员已经入睡,但党员致富带头...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