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邈青春梦之心灵化呈现 丁红云散文集《留住青春的地方》之审美情韵 □张国荣

右江日报 2020-08-18 08:28 大字

近读靖西市作协主席、作家丁红云先生新近推出的散文集《留住青春的地方》(团结出版社2019年11月版),深感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来自边陲靖西大地深处雄厚的文化基因,是作家基于现实生活层面的生命体验、灵魂震撼彻悟后心灵情感的独特呈现,极具其个性化审美情韵。

其一,对靖西故土的深恋与“痴爱”,促发作家对即将逝去的一方土地文化引起了心灵悸动,促使其血液里流淌出一股“剪不断、理还乱”的浓郁诗情。

先以集子中首篇《留住青春的地方》为例,这是一篇讲述自己文学道路发端和人生织梦(青春梦)的叙事性散文。作品先追忆“我”在“19岁至25岁”到乡下“三友小学”执教的难忘岁月,后笔锋一转,详写“我”在25岁那年因接到中师“录取通知书”而告别三友小学与同事难舍难分的场面,以及学校同事——“几位老教师”的殷切嘱托。文章写道:“我出来的前一天,学校略备薄酒为我饯行。席间,几位老教师忍不住落下分别的泪水,他们在回忆我们一起走过风雨岁月的同时,再三叮嘱我学成以后还要回来,不要忘了这偏僻的山村学校,以及学校里那些天真稚气的孩子们。听着老教师们淳朴而真诚的话语,想想近些年来自己与学校、与同事建立起来的那份深情厚谊,我的眼睛不禁潮红了。”在这里,作品中所笼罩着的多姿多彩的土地文化,不是成熟季节被作家开镰收割的稼禾,亦不是“我”考取中师后的那份喜悦,而是作家面对那块爱得真切的土地(三友小学),面对那块土地上所呈现和隐藏的种种让人依恋之文化,在心灵上产生深深的震颤与苦痛。试想,倘若作家没有对故土怀有深恋和“痴情”,不了解那个山村学校教风与学风和那块土地上令人眷恋不已的文化,那么他笔下所迷恋有加的系列出色描绘,能如此撼动人心么?可见,只有心灵中的故土与文化,方使笔下作品具有一种恒久艺术魅力。

再看《巴泽梯田美如画》一文,是直接绘刻靖西大地文化之佳篇。作品从“远望”“近看”,以及“春天”“夏天”和“秋天”等视角,以敏锐艺术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勾勒出靖西巴泽梯田“蜿蜒伸展、婀娜多姿、神采秀丽、风光旖旎”的“曲线美”。显然,在这里,作家笔下对靖西土地文化的描写,是一种让人可见可触的文化潜流,而不是一般散文的外在绘状刻写。特别是在文中,作家刻意写道:“巴泽人是勤劳和智慧的,多少年来,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生息繁衍,用粗糙的双手,创造出了这气势壮美的梯田。同时,巴泽人又都是最美的画师,不管春夏秋冬,都给梯田画出最优美的线条,涂上最绚丽的色彩……”这里,丁红云从靖西乡亲父老勤劳智慧、出色画师等思维向度去揭示巴泽梯田“气势壮美”的成因,不仅令人心服,且同时又巧妙地赋予作品真正艺术生命力。显然,这是从作家血液里流淌出的一股最浓郁诗情,亦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其二,让所有想象和所有故事都从作家熟悉的村庄小镇、邻里街坊、峡谷河流和都市文化中展开,从那里构筑起一个个散文非虚构性世界,从而引导读者走向更广阔的现实空间,突显作品鲜明地域性。

在散文创作中,每一位作家个体主观的熊熊记忆之火,都仿佛照亮他笔下一个个非虚构性空间,让它们真实地存在,从而给读者带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生命体验。

作为中年本土作家,丁红云在书中所营造的现实空间,烙印着他个人鲜明的旗帜,缠绕着浓郁独特的地域风情,这些超越地理界限的文学想象,无一不蕴含着深层次生命哲学思维,是作家独有的精神家园。它表明作家试图通过这些精彩的笔墨去对自我、对世间万象和世界终极意义进行探寻、拷问和阐释。每一篇作品都是作家心灵中的地理坐标,是作家心灵深度和广度的标志,它们跨越社会政治和历史维度,充溢着一种大道无垠、大爱无疆之精神,即以一种最悲悯之胸怀包容天下万物,颂扬人之善心与德行,让人读后久久难忘。

其三,善于根据不同审美对象实施不同叙事策略,即通过不同笔墨展示作家高超创作个性。

在散文创作中,由于作家对某种文化的各种心灵化过程存在差异,因而在文本表现上亦出现形式、体裁不同的现象。就本集子而言,虽说出自同一个作家,然其笔下的文本形式却各异。比方第一辑“留住青春的地方”和第三辑“认识一座古老的城市”大都采用叙议结合的传统散文形式,第二辑“躁动的峡谷”主要采用抒情散文诗形式,而第四辑“在历史荒原上寻找更悠远的回声”则主要采用随笔式手法。可见,正是作家在创作中心灵化过程的不同,方导致散文写作呈现形式各异的现象,而此亦正彰显出作家的创作个性,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新闻推荐

非法营运欲逃避处罚 司机中途与乘客换座

本报讯(记者廖欣通讯员苏淑飞实习生郑晓冰)8月3日,南宁市交通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在吴圩国际机场开展执法检查时,查扣了一辆涉嫌...

靖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靖西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