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青春的地方》前言□丁红云
年轻时候就做好多青春的梦,年轻时候就胸怀许多美好的理想。
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旅程、所走过的路,都有很多;而每一个人,对自己所经历的某段旅程、某段路,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回忆。
我终生忘不了我青春的足迹,以及留下我青春足迹的地方。
留住我青春的地方,是我故乡化峒。在化峒,留着我刚刚参加工作幼稚而单薄的身影,留着我登上讲台侃侃授课的师者形象;留着我作为一个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敬业工作的场景……
留住我青春的地方,是靖西市。青年时代,我曾考到靖西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师班就读,系统学习教书育人的知识和理论。后来,我又有幸调到城区工作,安了家。
留住我青春的地方,是百色城。我32岁那一年,通过成人高考,终于有幸考上右江之滨的高等学府——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在那里脱产学习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现了我少年时代上大学的理想……
留住我青春的地方,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是文学。我小时候就受到父母的熏陶,喜欢文学。我父亲解放前曾读过南宁高中,解放后一直在家乡当小学老师,我母亲解放前曾读过天保(今德保)师范。父母不但用大米和红薯养育我幼小的身体,还用文学养育我稚嫩的灵魂。后来,我参加工作了,对文学更是心醉神迷,经常自费订阅《人民文学》《诗刊》《萌芽》《星星诗刊》《鸭绿江》《广西文学》等杂志,每月领工资后,就跑到镇里和县里的新华书店买回一大叠一大叠的文学书籍。我的青春,就这样留在这些文学刊物和书籍里……
留住我青春的地方,是一张张、一本本稿纸。我17岁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一直写了整整5年,后来就断断续续地写。那时候,我还要求自己每两天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那几本我用白纸自制的厚厚的手稿本,见证了我初学写作的执着精神。18岁时,我的处女作《献给大山的歌》在《右江日报》文学副刊发表了,从此,写作和投稿,笔耕不辍,便成了我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39岁那一年,我被批准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实现了少年时代当作家的梦想。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饶人。如今,我已跨过天命之年,那些青春的岁月已变成珍贵的回忆。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学作品,有大部分是在《右江日报》发表过的,收录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多少改动。
感谢靖西市文联给了我这次出书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个时期各位老师和各位亲戚朋友的指导、支持与鼓励,更感谢广大读者多年来的关注和厚爱!
本书如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谢谢!
(注:丁红云散文集《留住青春的地方》2019年11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全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工作约谈会强调 自我加压 迎难而上 努力完成既定目标
本报讯(记者梁中贵)6月23日,市政府召开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工作约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石国怀出席会议并讲话。...
靖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靖西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