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点亮青春 靖西市水利局年轻干部速写 □潘 涛
在靖西市水利局,有一群年轻干部,他们来自广西各地,身处“第二故乡”,他们用担当和奋斗书写最美的芳华。新年伊始,笔者有幸走近他们,记录下他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点滴。
“80后”小伙的“水”故事
廖代吉来自桂林,生于1989年,是一名有着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给老百姓喝上安全卫生的水,是我们水利人的责任。”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1年大学毕业后,廖代吉就投身基层水利工作。在该局建设站工作8年以来,由于长期在户外实施项目,他的皮肤晒得黝黑,脸上却常挂着阳光般温暖的微笑。
对每年实施的上百个饮水工程点,廖代吉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给我们讲起魁圩乡坛马村的故事。
靖西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干旱缺水,贫困面大。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的矛盾十分突出。魁圩乡坛马村境内水源十分缺乏,境内仅有少量山泉水,到了枯水季节,山泉水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日常用水。
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工程建设标准低,水柜容量比较小。经过多年运行,坛马村大部分自然屯的家庭水柜池壁多数渗漏,无法正常蓄满水,引流的山泉水也白白溢渗流掉。加上水质不达标,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受到严重影响。
“项目总投资150多万元,按照‘最短线路、施工方便、土石方量小、造价经济、少占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施工。”廖代吉说,项目的落实彻底解决了坛马村10个屯共12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专业性强,工程质量和技术要求高。作为建设站站长,廖代吉发挥专业优势,干一行,爱一行,全力做好项目保驾护航。项目前期工作,他深入实地和技术员们勘察测量。翻山越岭,克服蚊虫叮咬已经习以为常。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白天外业勘测,晚上加班设计已成家常便饭。施工后,他到现场进行指导监督,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个施工环节,严格把好技术规程关。
群众满意度高不高,关键在工程质量。在建设一线多年的摸爬滚打,使廖代吉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
坚持施工原则和质量底线,对偷工减料的工程决不放过,责令其停工返工。曾有施工老板想送廖代吉红包和土特产,想在工程招标网开一面,都被他严词拒绝。有些施工老板说他太过于严厉,他说:“我跟你们讲情面,就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任。”
笔者问廖代吉:“作为一名外地籍干部,你这么拼命地工作,究竟图啥?没有时间陪家人,家人没有怨言吗?”“当然有了,我觉得最亏欠的,还是远在桂林的老爸老妈。我常年在外地工作,都没有好好陪老人出去玩一次。”说到动情处,廖代吉的眼里闪着泪光。
在工作中,廖代吉积极言传身教,引导站里的同志钻研业务知识,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廖站长很多时候更像个大哥哥,我们问他问题他都很有耐心,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建设站的同事小许如是说。几年来,一批年富力强、技术过硬的年轻技术人员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局里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而廖代吉也被评为靖西市首届“十佳科技工作者”。
“90后”壮家妹的扶贫路
小个子,丸子头,黝黑皮肤——这是许兰甜给笔者的第一印象。见到许兰甜时,她正在整理材料。办公桌上堆积着一摞一摞扶贫和党建等材料。
2018年初,许兰甜被组织选派为驻壬庄乡龙珠村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回想起驻村第一个夜晚:一个人住在村部宿舍,村里漆黑一片,偶尔几声狗叫,更增添了她内心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难熬的第一周终于过去了。“别人做得,难道我做不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干劲,这位德保籍的壮家妹子暗下决心要做好工作。
从此,村头巷尾多了个匆忙的身影,田间地头多了一个个与群众促膝谈心的场景。许兰甜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入户走访,大到村里产业现状、屯路巷道硬化情况、小到低保五保、哪家几口人,几个小孩上学,她都一一记录。晚上就伏案整理民情村情,形成驻村日记。
许兰甜是工作队中最年轻的队员。村干和老同志不熟悉电脑,她毫无怨言扛起责任,打印文字材料、输入信息,整理档案。她还特意把自己的电动车带到村里,方便进村入户。“小电驴”成了她扶贫路上的“小伙伴”。
驻村两年来,许兰甜发挥自身作为水利部门派出的优势,积极向局领导汇报,争取到排西屯拦河坝及其配套项目,解决了村里1000多亩良田因多年排洪不畅的水患问题。
许兰甜还和村“两委”多方努力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全村道路、屯路全部硬化,水泥硬化率、道路通达率100%。目前,全村发展桑园120多亩,烤烟430多亩,水果900多亩,全村产业覆盖率达89%,有105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底的10.78%降到2019年的0.72%。
廖代吉和许兰甜的故事只是靖西市水利局年轻干部的缩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青春梦想与担当。
新闻推荐
靖西,是一首美丽的诗和着清爽的晨风栖息在一张张薄薄的画纸里远方不忘初心做着一个关于五谷杂粮的梦...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