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得广厦千万间 搬迁群众俱欢颜 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的“广西实践”

广西日报 2019-12-13 07:30 大字

天峨县长安家园制衣厂技术员在培训贫困群众缝纫技术。王明福/摄

本报记者周映通讯员黄河蒙献志

“以前我们一家老小孤零零住在山坡上,挤在两间破瓦房中,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出门是泥巴路,赶圩、看病、上学都不方便。去年8月,政府安排我们搬到龙岩小区,住上了新楼房,每天有免费公交车接孙子上下学,看病新农合报销大部分医疗费,可比以前过得舒心多了。”谈起易地扶贫搬迁前后的变化,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居民何增祥感慨不已。

近年来,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广西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管理工作中全面发力,形成了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的“广西实践”,让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A九个中心提供管理服务

为了打造安置点“社区15分钟服务圈”,广西对全区万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实施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服务工程: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开设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社保法律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个就业社保服务中心,负责搬迁群众劳动力培训;一个文体活动中心,满足社区居民文体休闲娱乐需求;一个老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等提供关爱服务;一个儿童活动中心,为儿童提供集中活动场所;一个平价购物中心(农贸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一个公共安全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法律顾问和援助;一个物业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的生活提供管理服务。

在靖西市万人安置点老乡家园,当地政府在建设用房中规划出一栋两层楼房作为党群服务中心,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选派业务骨干进驻中心,以“基地+平台”的形式,为搬迁群众提供集学习、咨询、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同时,社区建立“辖区新靖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楼栋、社区两委成员包单元、单元长包户”的帮扶机制,开展“七包”工作,即包搬迁政策宣传解答、包搬迁群众尽快融入迁入地生活、包搬迁群众合理诉求、包协调解决安置问题、包搬迁群众纠纷化解、包搬迁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包搬迁安置点社会稳定。社区还配套建设派出所、卫生室、学校、幼儿园、就业园和生活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广西还对集中安置点引入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建立安置点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完善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截至10月底,全区50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设立党组织378个、自治组织682个,180个安置点成立有移民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机构,406个安置点配套有小学,389个安置点配套有幼儿园,258个安置点有农贸市场,370个安置点配套有医院、卫生站或医疗诊所。安置点活动场所已投入使用388个、在建34个、规划建设124个。

B党建创新让群众快融入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进,还要让他们融得入、住得舒心。为此,在中大型人口相对集中的安置点,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广西的“规定动作”。按照党的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同步建设“五个同步”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作用。

靖西市老乡家园打造了“一中心二阵地三服务四展厅”。即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活动阵地和文化健身娱乐服务阵地,设立老年日间照料服务区、幼儿托管服务区和学生课后照料服务区,落实文明家园展厅、和谐家园展厅、幸福家园展厅及感恩家园展厅。社区还结合“七一”建党活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努力构筑邻里间相识相知、相扶相帮的温馨桥梁。

“老乡家园”还以辖区新靖镇党委为龙头、社区党委为核心,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市直单位党组织和物业公司党组织为成员单位,建立社区“联合大党委”,推动社区共建共治。

此外,社区还探索构建“镇党委牵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处理、两委班子反馈”的“联合大处理”机制,通过“联合大处理”知民情解民意。截至今年10月,社区共接到群众来信反映问题39件,帮助解决问题32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C治理创新促进安居乐业

寒冬时节,记者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万人安置点南站社区走访时看到,每个小区的大门建筑风格都是独具当地特色的侗族寨门。

为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惯”,三江南站安置点在规划设计时专门突出侗族风格,重点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现代化安置点。在南站安置点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统一设计建造5座侗族寨门、4排长廊、1座鼓楼,并利用芦笙、侗笛、鼓楼等具有侗族代表性的元素命名南站小区。

南站社区还经常开展侗族文艺汇报演出,举办百家宴、侗戏表演、也月等民俗文艺活动,实现易地不易俗,为乡亲们搭建寄托“乡愁”的窗口。

“在安置点建造侗族寨门和鼓楼,把当地民族文化带到安置点,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从而解决搬迁群众‘快融入’的问题,‘搬家也要搬文化,离土不离乡’。”三江侗族自治县扶贫搬迁专责小组驻组负责人梁泽光说。

近两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创新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六联一带”新型社区创建模式,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新区(社区)治理突出难题。

该县通过党建联抓,做细做实“党建服务”“公共服务”和“亲情化服务”,实现安置点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治联管,推进移民安置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业联扶,不断增强易地扶贫搬迁户的“造血”功能;就业联创,拓宽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和增收渠道;文化联办,推动移民安置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服务联动,构建移民安置社区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全力带动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建得广厦千万间,搬迁群众俱欢颜。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的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搬迁群众当作亲人的服务理念,是一整套围绕民生的综合治理体系,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与市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他们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让“新市民”有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喜迁新居,享受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西南边陲旧貌换新颜 百色市边境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本报记者 罗 霞 通讯员 潘明玉

百色市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0~20公里边境涉及19乡镇、213个村。一直以来,百色市高度重视边境一线的扶贫工...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