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大莫村民 和李白《赠汪伦》及其感想 □福 歌

右江日报 2019-11-22 09:16 大字

我等乘车几欲行,

又闻屋内起歌声。

边关山弄高千仞,

怎比村民感恩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的诗句,因坦率真挚的情感、清淡无华的文字,水深千尺的情谊成为千古名篇,送别佳话。

1200多年后,李白赠汪伦的情景,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中越边境的一个壮族村寨再现。

11月20日,我同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第二工作组的王铮、深圳龙岗区到靖西市挂职的林华兴等一行,到林华兴挂点的中越边境龙邦镇大莫村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工作。午饭后,几次告辞,好不容易上车,准备前往下午的调研点,谁知村民许进华又把我拉下车,还要我听村里姐妹再唱壮族山歌。

知道我们听不懂“壮歌”,龙邦镇镇委书记谢尚敏现场翻译了歌词大意:舍不得你们走,这感谢在心头,不知你们何日能再来?

广西壮族山歌都是现场即兴作词,用山歌来抒发心意、表现生活,几乎人人都能“以歌代言”。虽然我没能听懂“壮歌”,但是看到村寨里姐妹们满怀感激的神情、听到她们饱含磁性的声音,忽然就想起李白赠汪伦的情景。

唐朝天宝年间,李白赠汪伦,是一种此去长风万里、依依惜别的相知之情。1200多年后的今天,壮族村寨里的山歌相送,反映的则是民族兄弟姐妹的惜别之情,也是对党和政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政策和成效的感激,是对一线帮扶干部的感谢。

据了解,前几年,因为语言不通等因素,当地村民对前来帮扶的深圳干部还不大熟悉,不大“亲”,现在则很是热络。为什么呢?

你在村寨里随便问一位村民,他或她都会说,深圳来的干部帮我们解决了自来水饮用问题,安装了路灯、信号基站,拓宽了村道,还扶持我们养牛、发展产业……

当深圳扶贫的灯光照亮边境村寨的夜晚,当原本天黑就无心无力休闲只能早睡,现在却可以在路灯下谈天说地聊家常,村民的感动与感谢,从脸上的笑、眼里的光就能看出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山乡巨变在眼前,唱支山歌给你听。村民就是这么朴实,说话就是这么天然,你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决了问题,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他们也会牢牢记得你,念着你的好。

从一粒沙中看到世界,从一滴水中映照青天,靖西到深圳,相距约1000公里。那首即兴而发的送别山歌,仿佛一直回荡在耳边,那些村民对我们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的感激、对脱贫攻坚成效的感念,也穿越了2000里路云和月。

新闻推荐

王家河工业园区:栽好“梧桐树”引得“凤还巢”

阳光讯(记者严利君通讯员王欣婷)厂房林立、机械轰鸣、铲斗翻动、绿树成荫、进进出出的车辆络绎不绝,到处都是一片热闹喧嚣的...

靖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靖西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