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先启:“三包”服务惠蚕农□农玉箫 杨柳青 文/图
许先启在小蚕共育室查看蚕苗生产情况。
德保县都安乡福计村山金屯有一个小蚕共育基地,地方不大,但这里培育的小蚕却远销区内外,近的有靖西、大新、田东、田阳等,远的有云南省富宁县等。基地的负责人许先启以基地为营,实行“包育苗—包养殖—包回收”一条龙服务,让当地蚕农们驶上了科技养蚕促增收的“快车道”。
许先启原在靖西市信发铝厂上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村里的挂村工作队正在跟村“两委”商讨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便萌生了种桑养蚕的念头。回到家中,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当前桑蚕产业的发展趋势,发现当前种桑养蚕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许先启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他想把握住这次机会,但要放弃收入不菲的工作,家人还是不理解和不支持他。“我不想一辈子打工,趁着现在还年轻,想努力一把闯出一点名堂来。”许先启这样安慰家人。
河池市宜州区是桑蚕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为了确保创业顺利,许先启到宜州学习桑蚕技术。不仅如此,县里、村里只要有桑蚕培训,他都积极参加。“我手机里存有很多老师和专家的电话和微信,他们都是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的老师和宜州养蚕经验丰富的致富能人,平时有什么种养上的难题,我都会打电话跟他们请教。”许先启说。
经过系统的考察学习,2013年,许先启试种了20亩桑树,养了10张蚕苗。由于掌握了科学的种养技术,许先启养出来的蚕茧质量上乘,不论是成色还是大小,都比其他蚕农的“货”要好很多,深受收购商的青睐。养大蚕的那一年,许先启就收入了3万余元,而种养同样规模的许多蚕农,收入却仅有他的一半。
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种养“套路”,蚕茧的质量、产量差别却这么大呢?原来主要问题出在蚕苗上。许先启介绍说,大部分蚕农采购蚕苗的渠道五花八门,有些渠道的蚕苗先天“发育不良”,这类蚕苗直接影响后期的养殖,让农户减产甚至绝收。其次,大部分蚕农缺乏种养技术,即使买到了质量过关的蚕苗,也会因技术不过关而导致蚕的成活率不高,蚕茧质量差,自然就卖不出好价钱。
了解到如今种桑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多,许先启决定“转战”小蚕共育,为蚕农们统一培育出高质量的蚕苗,并免费“手把手”传授种养技术,帮助他们实现种桑养蚕的利润最大化。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14年,许先启开始专门培育小蚕,从蚕种的催青、孵化、收蚁,到蚕房的布局、消毒、控温,每个步骤、每个阶段他都严密把控,当蚕苗饲养到三龄或四龄阶段,才分发给农户养殖。
“从他那里买蚕苗放心!遇到什么问题找他,他二话不说就下来帮忙解决。”都安乡坡那村足盎屯的黄启东是享受“三包”服务受益最大的蚕农。黄启东户因儿女上学致贫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给女儿凑学费,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去年,他开始跟着许先启种桑养蚕,把家里种植玉米的几亩地全部种上了桑树,从刚开始蚕房的消毒,到蚕上蔟,再到收蚕茧,许先启都亲自到场指导。黄启东养出来的蚕茧质量均属于“A货”级别,4张蚕就收入1万多元,他家也在去年年底顺利脱贫。今年,他又扩大规模养了9张蚕,预计收入2万余元。
2016年,许先启成立了德保县百顺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达到92.5万元。除了包育苗、包养殖之外,许先启还包回收。原来,蚕农们都是自己拉蚕茧到临近的靖西市去卖,为了免去蚕农的舟车劳顿之苦,许先启实行“包育苗—包养殖—包回收”一条龙服务,让蚕农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坐等收钱。
精心付出,终有回报。许先启育蚕苗的口碑渐渐在十里八乡传开,他的小蚕共育基地规模也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10张到30张、50张,再到现在的300多张……除了周边县份的蚕农慕名来购买,本县的敬德、足荣等乡镇的10多个村集体经济项目都定点采购他的蚕苗。
“今年,我为凌雷村、坡那村、凌怀村等几个村的2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蚕苗,全程指导他们养殖,等他们有了收入再收蚕苗的费用,希望他们都能通过种桑养蚕尽快脱贫致富。”许先启说。
新闻推荐
通讯员王欣婷厂房林立、机械轰鸣、铲斗翻动、绿树成荫、进进出出的车辆络绎不绝,到处都是一片热闹喧嚣的生产建设场面……...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