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古潭□黄红星
我久别故乡,总是常想故乡,想起故乡的古潭。
靖西市安德镇其乐村是我的故乡,村头低洼处有一口古潭,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坑,坑底有地下河水。不知哪一年代,勤劳智慧的先辈们,用大块石条砌成80多台石级,直通地下河,筑成一池水。
古潭可分为三段,上段犹如老虎张开的大嘴,下段犹如老虎的胃,都可以二行二人相让上下,中段犹如老虎的喉咙,陡峭狭窄,只能一个人攀爬上下。从潭口往下望,看不见底,犹如只看见老虎的嘴和喉咙口,看不见老虎的喉咙和下面的胃一样,而显得幽深,令人生畏。
古潭是故乡人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饮水之源泉。故乡本土人下古潭挑水惯了也就习以为常,然而,外来媳妇下古潭挑水却是被吓坏了。曾有的外来媳妇,初次挑着水桶忐忑不安地来到古潭口,望潭色变,手脚发抖,而哭着回头跑。更有甚者,曾发生过外来媳妇因畏惧下古潭挑水,而跑回娘家永不回头的事。
古潭也有枯水期,每遇到冬春特旱季节,地下河水断流,古潭干涸,故乡人四处找水,跑到二三公里外的周边村屯的深潭里挑水。因此,故乡人挑水苦、饮水难出了名,外面就刮起了一股“有女莫嫁其乐郎”的凄凄凉凉的风。
“男人犁地打柴,女人挑水洗衣”是旧时代故乡的习俗。每天下古潭挑水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妇女,也有个别或因家中无女人或女人外出或生病的男人,也下古潭挑水。然而,我则必须天天下古潭挑水。因为我母亲早逝,父亲双目失明,兄弟三人,我最小,没妈没姐没嫂,两个哥哥天天下地劳作,早出晚归,挑水的事儿全落在我肩上。
那时,我正读小学,解放初期国家困难重重,我家极度穷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穷而有志气,苦而有毅力。每天我到离家二公里远的镇上读书,放了晚学,我立马赶回家,放下书本,解下红领巾,就挑着两个瓦罐,火急火燎地往古潭赶去。我爬下古潭,取得了水,就右手攀爬着崖壁,左手挟着扁担,脚踏石级,一级一级地往上爬,左手臂上佩戴的少先队中队长的标识,常常引来姐姐嫂嫂们对我可怜又赞誉的目光。我气喘吁吁,硬是一鼓作气爬上潭口,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如此来回二趟,我爬上爬下共320多台石级,连续担两担水,才勉强够第二天一家人的用水。
小学毕业后,我进城读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从此,我告别了故乡的古潭。
党的关怀,人心温暖。祖国强盛,人民幸福。20世纪90年代末,靖西县委、县人民政府体察民情,解除民忧,给故乡拨下专款,组织力量铺设水管,从镇上把水引到了故乡,水流入了家家户户,让故乡上千人口喝上了自来水。从此,故乡人永远告别了挑水苦、饮水难的辛酸泪史,永远告别了那口古老的古潭。
昔日“有女莫嫁其乐郎”已成为历史,今日“有女选嫁其乐郎”已成为美好现实,外地女嫁给其乐郎已成为良好风气,仅我大哥和二哥两家六个儿子,就有五个娶来外地女。
如今,故乡不仅通了水,还通了电通了路,家家电灯亮堂堂,户户住上新楼房,屯屯通水泥路,脱贫摘帽即在眼前,未来更美好的日子已不远。
如今,故乡的古潭已被密密麻麻的杂草树木遮盖着,再也看不见它的原样,只是它还给故乡人留下昔日辛酸泪史的记忆。每当我回故乡,总是要去看看古潭,在那里久久徘徊,感慨万千。
新闻推荐
南宁至北海首开高性能普速列车提升暑运能力 宁铁增开3对“沿海沿边”列车
本报讯(记者景喆通讯员景飞飞)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满足旅客暑假期间出行需要,南宁局集团公...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