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靖西美 唱响幸福歌 ——市第五届文艺汇演靖西专场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 石广欢

右江日报 2018-12-22 01:00 大字

歌舞《壮乡迎客酒》表演现场。 □本报记者卢 飞 摄

“三月红棉开,八月桂花开,壮乡踏上新时代,歌满青山情满怀。酒香满山寨,歌飘云天外,壮乡家园好山水,唱响山歌迎客来……”12月20日,喜庆欢快的歌舞《壮乡迎客歌》在田阳县布洛陀文化中心礼堂揭开了市第五届文艺汇演靖西专场——大型民族歌舞《鹅泉情歌》的序幕。

《鹅泉情歌》以靖西古老神秘的鹅泉传说、鹅泉风光、壮民族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靖西传统的壮族山歌、末伦、南路壮剧、民间小调等音乐形态,用歌舞表演形式,全方位展示靖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民族文化盛宴。整场演出充分运用现代艺术表现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向观众描绘了美丽鹅泉边上靖西人民朴实、善良和唯美的爱情故事,表达壮乡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山川河流的感恩和依恋之情,展现靖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脱贫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鹅泉情歌》分为序《敬》、上篇《恋》、中篇《乐》、下篇《情》和尾声《锦》五个部分,共12个节目。《恋》以传说杨媪孵养神鹅化泉故事为背景,赞美靖西奇山秀水、地灵人杰。《乐》主要诉说靖西驻村干部阮承积可歌可泣的扶贫故事,突出反映开展扶贫攻坚战以来,靖西市所取得的可喜成绩。《情》主要反映靖西壮族儿女多情多义,向往美好的生活。

在皎洁的月光下,勤劳勇敢的壮家女子化身为神话中的鹅仙,她们穿梭前行在如梦如幻的山水间,用智慧和双手寻找到传说中“灵泉”泉眼,点开泉眼后,壮乡女儿在灵泉的庇佑下得以安居乐业。从两只鹅仙子的诞生,到转眼间一群身穿白色飘逸服饰、头戴羽毛、仙气十足的鹅仙女们在鹅泉边一起追逐嬉戏。《恋》篇中的《鹅泉说》用优美的舞蹈生动演绎了神鹅化泉的神话故事。

“阳光照得山歌烫,壮乡瑶寨奔小康;家要美来人要富,一人穷来大家帮。第一书记进山乡,大年三十还在忙;两个玉米一瓶水,他讲美过炖鸡汤。想起村委阮承积,脱贫为先坦荡荡;养鱼养鸭挖鱼塘,种烟养蚕带头羊。大妈有病他伺候,资助孩子上学堂;读秒决战为脱贫,不幸倒在山路上……”《乐》篇中《脱贫唱响幸福歌》中,歌唱演员们用壮族末伦说唱曲调,反映了驻村第一书记阮承一心为民谋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道路,自己却不幸牺牲在扶贫路上的真实故事,歌颂了阮承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精神。

壮族田间矮人舞是靖西市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传于靖西市安德镇大村屯,全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乐》篇中矮人舞《乐哈》向观众展示了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此外,壮剧表演《壮韵》运用壮族八音演奏伴奏,采用靖西南路壮剧、末伦、上甲、下甲等山歌,在原生态表演中融入现代艺术表现方式,通过歌舞表演歌颂壮族儿女幸福美好的生活。

鹅泉边,壮族青年男女在欢快的歌圩节中,打情骂俏、对歌斗舞,他们互相表达爱慕之心,壮族女子给心仪对象献出了手中的绣球,他们相依相伴、难分难舍……《情》篇中《多情绣球街》把靖西非遗“推绣”和特色民间乐器田螺笛融进了节目中,尽显壮乡儿女的多情多义。《唱山歌的地方》《又是一年三月三》等歌曲则表达壮乡儿女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歌颂家乡的真挚感情。

一幅幅画卷在大地舒展,一首首情歌在壮乡回荡,一个个梦想在靖西成长。每一句嘹亮的歌声,每一个优美的舞姿,都是靖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歌舞《锦绣靖西》为靖西专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闻推荐

利益蒙蔽双眼 护私酿下苦果 靖西两拨村民因争抢走私“过路费”起冲突,38人涉嫌敲诈勒索罪、聚众斗殴罪出庭受审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蒋文跃)两拨边民为争夺对走私分子所交“过路费”的控制权,使用钢管等器械聚众斗殴,一村民被追打围殴,跳河...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