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布 情 结□德保县燕峒乡初中 农 牧
天等县把荷乡牛圩日,大街日12天一集,十分热闹。某个星期六,闲着没事,我便和屯里的“老同”(壮话,朋友之意)去赶了个集。
东走走西逛逛中,发现地摊上出售一匹匹码得整齐的白土布。现在竟然还有白土布出售,好奇。走近,蹲下,从问价中与卖布者一路漫谈。
卖布者姓张,六十来岁光景,身体硬朗,很是健谈。我问是自织还是从别处贩卖过来?她答,自家织的。我又问,现如今布料品种繁多,人们已不大稀罕土布,干嘛还织布出售呀?她笑答,爱好啊。我问,纺线织布也不易吧?当然不易。她说。接着,她便滔滔不绝,从种植、采摘棉花,拨棉花籽、弹棉花、搓捻子、纺线、拐线、缠籆子、经布、织布染色等多道工序向我一一道来。我注视着她,颔首微笑。其实,这些工序、流程,我一点也不陌生。因为,少年时代,我就目睹母亲从种棉花到织成布的全过程操作。
出生于民国二十年的母亲,个头不足一米五,大字不识一个,却从我外婆那里学得一手纺织技艺。我父母白手起家,当家之初,柴米油盐酱醋茶,吃的穿的一应开支,资金多来源于我母亲卖布换钱。物质匮乏的年代,靠布票买布裁衣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有四五个孩子的家庭,那真的是捉襟见肘。那时,我母亲在自留地或开荒的地里种上棉花,如集市上那位张婶所述工序,从年头到年尾,母亲不是纺线就是织布。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你耕田来我种地,你做家务我纺织。”农忙时节,母亲就早起个把钟头。“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划破了静谧的清晨,震落着草花上的露珠。秋收农闲后,她一坐上织布机就是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几丈的布匹织就下机后,母亲就要忙着染色了。她到地里割来自种的蓝靛草,每把折成三四节后捆实,投入石缸中浸泡五六天,取出蓝靛枝叶,放入石灰,搅匀,过滤去水,就成了染布用的蓝靛浆。然后在瓷缸里放入蓝靛浆和适量水,浸染布匹。冬季,气温低,母亲就将瓷缸放在炉灶旁边,有时加入热水。为增加布料着色度,母亲就放入烈酒三五两。晚上浸泡,早上漂洗,晾干。第二天晚上又浸泡,次日再漂洗,晾干。如此反复多次。整个冬季,母亲双手一片蓝黑色,因常碰冷水,指肚、手腕龟裂如松树皮。裂开的手指渗着血,我们看着都心疼不已。见着色差不多了,母亲还要到五公里开外的染布坊染过。染色回来,洗过晾晒后,我们以为好了,母亲又将一种红树皮(我们不知是什么树)煮开,将煮出的红水倒入大盆里,放入米浆、烈酒,然后再将布匹放进去,双手不停地来回搓;洗净晾干后,用木杵不断地捶打压实。经过这样繁琐的工序后,才算大功告成。
织布是一门精细的技术,工艺复杂繁琐。就说纺线吧,小时候见到母亲纺线,右手摇车,线就如同变魔术般从母亲食指和拇指之间源源不断地“流出”,于是闹着也试一试。母亲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位给我试一试。嘿,还真的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结。母亲在旁口授并示范,我反复练习,才偶有成功。母亲呢,技艺娴熟,左右手动作协调,用力适当,快慢均匀,哪怕是光线暗淡,她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不迫。一个时辰功夫,锭子上的线穗子就一层层加大,状如熟透的大芒果。织布呢,不仅双脚踩踏板,双手穿梭配合,而且要左右手交叉穿梭和拉打纬线板交换自如。梭子穿太快接拉用力过重,纬线就会断,慢了就会结痂,拉打纬板用力大小不一,布料厚薄不均匀。
几年前,应孩子舅舅之约,我们一行5人到某景区游览。9岁的外甥女为拍照留念,租穿一套黑土布衣服,租金10元。眼看手摸,那土布色泽暗淡,布面粗糙。哪比得上我母亲当年织就的黑土布:色泽鲜亮,布面均匀、致密,厚而不硬,特别耐穿,进山打柴,荆棘勾住而不裂。怪不得左邻右舍、十里八村个个“啧啧”夸赞母亲的手艺,土布甫一上市,顷刻售罄。
家里有母亲这个纺织能手,在物质匮乏、凭票供应布料的年代,我们一家4口的衣着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周济叔父的5个孩子以及早成了孤儿的3个表兄表弟。婶母家孩子多劳动力少,缺衣少食,她需要跨村跨乡走亲戚、喝喜酒时,常常以母亲织造的黑土布衣服作为礼服。遗憾的是,母亲因风湿骨痛,又因市面“洋”布料雨后春笋般涌现,染布坊关闭,她才忍痛割爱,不再纺线织布了。
那天在集市上,听完张婶一番畅谈后,我问现在土布的销路怎么样。她说还行,除了自己在市面出售之外,也卖给在街上开店的亲戚。农村碰上丧事的家庭,自家孩子、近亲要披麻戴孝,需要土布的量就比较多。
“您六十来岁了还纺织,真难得。女儿或儿媳还有跟您学这门技艺么?”
“现在各种布料层出不穷,有钱就能买到,没有人愿意学咯。”她似有遗憾地说。
“那么,你百年之后,这门技艺不是失传了么?”
“那有什么办法,有碾米机、有砖瓦房,打石磨、烧瓦等技艺不也失传了么?”
我默然。
“不过,我的大儿子是玩笔杆子的,他已将我纺线织布的流程、工序详细地记载、录像下来,还将纺车、织布机等器械工具拍照下来。可以让你这样的老师给后代子孙讲授啊。”她笑着说。
“哇,您想得真周到。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哦。”我微笑着点点头。一个村妇能想到这一层,真难能可贵。
老一辈的农村妇女们吃苦耐劳又心灵手巧,她们将从前辈那里学得的纺织技术作为持家的一项本领,在艰苦岁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长年累月的劳动中与这项技艺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新闻推荐
“枫情德保”区域公共品牌在深圳发布 现场签订5000万元沃柑采购协议
本报德保讯红枫喜迎客,沃柑天下鲜!近日,以“矮马枫情·你我同‘柑’”为主题的2020年德保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