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师生情□郭正学
7月14日下午,南宁凤凰宾馆的会议厅里,传出了悠扬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唱歌的是一群60岁上下的男女,指挥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女士。
这群已步入老年行列的男女是同学,来自德保县。他们是原德保县燕峒中学高七高八班的学生,指挥歌唱者是他们的老师李丽凤。他们在这里举行高中毕业四十五周年聚会。
45年前,这群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一起在燕峒中学读高中。他们在母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育下,学到文化知识,奠定人生基础。今天他们从四方归来,与早年调到南宁工作并已退休的老师相聚,重温当年在校的美好时光。
李丽凤老师当年教他们数学,在给同学“点名”中,当每位同学站立起来时,她都用一句话概括对该同学的印象,让全体同学感到亲切,惊叹她的记忆力。
李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多才多艺。当年她除了教书上课,还负责校文艺队的工作。说起校文艺队,大家印象非常深刻。在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来自农村的文艺队队员,生活拮据。可在李老师的组织领导下,队员们克服困难,积极排练节目,经常把“文化盛宴”送到乡下。他们不但在燕峒本地表演,还到邻近的龙光、靖西县的武平乡去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获得好评。2017年11月,当年校文艺队的队员到防城港聚会,李老师也应邀参加。虽时隔40多年,文艺队队员重新表演当年的节目,重现才华,让大家仿佛回到当年。
一位同学写诗赠李老师:“教学当年谁最棒?多才多艺众心仪。”表达了对李老师的崇敬与赞许。
黄立新同学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李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培养教育,他说:“我当年曾经因生活困难而想辍学,是李老师把我‘拉’了回来,给米票菜票,让我重新树立读书的信心。李老师还让我当副班长。没有李老师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黄立新高中毕业后参军,后转业到自治区高级法院工作。他说:“不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都一直当‘副职’,如果没有李老师培养,我看连个‘副’都没有。”李老师风趣地说:“你这‘副’应是富裕的‘富’。”大家都笑起来。同样是军人出身的赵宝栋,也表示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培养。当年的文艺队员方玉梅,站起来向老师深深地鞠躬表达谢意。
“我受到我们老师敬业精神的影响,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一干到底,直到退休。”这是邹安生的话,他不久前从北海某中学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是的,老师的言行,特别是中学老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择业。
与邹安生一样,在中学当领导,整天像陀螺一样转,为培养学生默默奉献的,还有从凭祥赶来的黄新毅同学。他向在座的语文老师唐朝勋汇报说:“唐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鸿门宴》,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情景历历在目。”“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有同学当场朗诵起来,惟妙惟肖。唐老师激动地点头说:“谢谢大家还记得。”
陆建康同学是数学尖子,数学考试常拿满分,可以说是李丽凤老师的得意门生。他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到昆明上大学,后分配到湖南工作。他高兴地向两位老师和同学们汇报自己的成长历程。他说:“我的成长,离不开燕峒中学的培养,离不开两位老师的教育,也离不开各位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浓浓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对当年的入团介绍人说:“你介绍我入团,我永远不会忘记。”
黄乐康同学,在改革开放大潮涌来之时去广东拼搏,为了参加这次聚会,他放下手头的工作,请假赶来。他说:“高中毕业后,都没有机会见到老师和同学,这次聚会难得,不论如何都要参加。”他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很多同学就是为了见同学和老师一面而赶来,比如青岛的岑花金、云南的岑科夫、广东的黄方彪等。黄高胜同学特地从老家带来自制的铁木锅铲赠送给老师,表达尊师之情,唐老师夸赞他是“鲁班的接班人。”
这次聚会共有60多位同学参加,大家与当年辛辛苦苦培育自己的老师会面,欢聚一堂。李丽凤老师深情地说:“谢谢大家没有忘记我们。”唐朝勋老师也表示感谢大家不忘师恩。
聚会在同学们创作的歌曲《燕峒中学我的母校》中结束,老师和同学都心情激荡,久久不愿离去。
新闻推荐
本报德保讯自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德保县燕峒乡在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县纪委监委的具体指导下,创...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