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一项产业 富一方群众 德保县脱贫奔康产业园减贫带富工作纪实 □黄德猛
今年以来,德保县围绕“一引领、一基地、两覆盖、五集中”的总体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建设“一村一基地”,在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初步形成了以柑橘、种桑养蚕等两大产业为重点的脱贫奔康产业园。目前全县启动建设都安乡柑橘脱贫奔康产业园等9个多村连片产业园示范片,乡镇启动建设桑养蚕脱贫奔康产业园等52个各类产业园,辐射带动贫困户3401户17865人,减贫带富效果逐步显现。
党组织引领。以全域党建理念为指导,创设“党群致富共同体”新模式,助推基层党组织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将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党支部+贫困户”的产业党建新模式,打造形成“建一个共同体,兴一项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实现“支部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三赢”目标,有力推进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该县12个乡镇已成立“党群致富共同体”50个,加盟党员共有450名,计划到今年底全县将实现创设“党群致富共同体”101个。
一个村建一个产业基地。产业的类别根据县级“5+2”或村级“3+1”来选择。产业基地建设根据各村实际,通过扩大原有产业基地、改造低产产业基地、新建产业基地等方式进行。截至目前,该县89个贫困村流转土地面积9500多亩,每个村至少建有1个特色产业基地。其中,种桑养蚕产业基地53个,面积6358亩;养猪产业基地16个,存栏8900头,其它产业基地20个。实现了全县89个贫困村产业基地全覆盖。
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灾因病因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且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户,通过委托代管或入股分红的形式,与产业基地建立起长期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坚决避免养懒汉现象;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的形式,实现家庭增收。同时,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效应,充分激发贫困户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使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凡属政府投资或帮扶单位或个人捐赠资金建设的项目,均纳入集体资产,入股到产业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产业基地共同发展。今年全县89个贫困村,除有20个贫困村产业基地已建成或有后援单位资金支持的、县财政不再投入资金外,有47个贫困村产业基地县整合资金投入104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种苗、配套设施、土地流转等产业基地建设费用;有22个贫困村种桑养蚕产业基地利用粤桂协作资金100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种苗、配套设施等建设费用。
创业致富带头人向基地集中。选择具有一定创(领)办村级产业项目实力和能力,掌握基本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农业现代技术知识与生产服务技能;有创业基础或有创业意向,志愿在贫困村履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本土人才作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入到产业园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好创业致富带头人对贫困户的传、帮、带作用,与贫困户结对子、传技术、传经验,让贫困户在脱贫攻坚路上有技可学、有样可仿,提升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该县经过自治区区级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共有267名,已带动1335户以上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家庭增收。
龙头企业向基地集中。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实行“统一育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基地分片种养”的“四统一分”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基地特色产业联产联销,带富带活一方经济。同时,积极动员龙头企业与基地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或保底价收购协议,确保产销对路。如燕峒乡柑橘脱贫奔康产业园、都安乡柑橘脱贫奔康产业园、龙光乡柑橘脱贫奔康产业园、东凌镇姬松茸脱贫奔康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采取“党组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确保产业基地(园)规范管理,解决产品销售难问题,同时助推“三变三金”(财政扶持资金变生产资金、村民合作社变股东、农民变股民;村民合作社和贫困户获得股金、农民获得租金、农民获得薪金)结构性盈利发展。
技能培训向基地集中。整合各方技术力量,组织各类种养技术人员和各乡(镇)本土种养能人,组成专家团队,深入各贫困村产业基地,进行种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贫困村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科技兴农示范基地,使贫困户在基地边干边学,切实掌握种养技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造血”功能。截至目前,该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68期次,指导培训贫困户1365户。
资金政策向基地集中。采取“项目跟着基地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各类产业奖补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集中投入到产业基地(园),支持产业基地(园)做优做强。整合扶贫资金,建设“资金池”。包括扶贫专项资金、统筹整合资金、县处级领导工作经费、后援单位帮扶资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社会捐赠资金、帮扶干部资金等。用于支持基地流转土地、支付租金(支付到产生收益为止)、购买苗木、过程管护、劳务薪酬等。整合扶贫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产业基地发展所需的路网、水利、管理用房等项目。两年来,该县整合资金投入各类产业基地(园)建设累计超亿元以上。
金融保险向基地集中。该县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小额信贷”力度,鼓励尚未贷款且有条件贷款的贫困户,通过贷款并将贷款入股到产业基地(园)。同时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风险,引导保险公司为产业基地(园)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和服务,发挥好农业保险在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减少产业基地(园)发展的后顾之忧。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