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党建引领筑基地 壮大产业拔穷根

右江日报 2019-04-16 09:08 大字

本报德保讯“我们这个养殖基地占地12亩,共建有4栋猪舍,大概有2400平方米,现在存栏母猪200头左右,仔猪700余头,是我们村乃至全镇重要的特色产业示范性基地。”近日,德保县城关镇那造村党支部书记蒙善收向笔者介绍道。

那造村黑猪养殖基地是城关镇筑巢引凤,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利用现有的黑猪养殖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万昌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形成了以养殖基地为核心,以代养母猪、技术指导、入股分红等方式促进122户贫困户发展黑猪产业增收,以基地租金、入股资金分红等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一核双促”效果。

今年以来,该镇紧扣产业兴旺助推高质量脱贫主线,谋篇布局特色产业发展,按照“抓党建、强支部、建基地、促发展”的思路,带领和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党群致富共同体。该镇在把企业引进来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党员致富能人带头把产业搞起来。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教育阵地作用,将学习教育作为建设产业基地的切入点,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能人发展成党员,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担当,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担负起带头创业致富的重任,与政府共同建好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黄达拉正是该镇“双培双带”工程发展起来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之一。在该镇那温村党支部的引导下,他带领贫困群众开发荒山荒坡,建设了那温村六丹生态综合产业示范园,该产业园涵盖桑蚕、油茶、山楂、中草药等多个产业。目前,发展桑园面积120余亩,以订单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7户贫困户发展桑蚕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2400多元。

据了解,当前该镇10个行政村均已初步建成产业基地,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基地覆盖,有效促进贫困户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双增收”。□严胜友

新闻推荐

陆德:在青山绿水中造“金山” □本报记者 陆照德 通讯员 赵建雷

阳春三月,登高眺望,德保县隆桑镇下布村六新屯郁郁葱葱的后山上呈现出一大片扇形块状新开发地,那就是百色市目前唯一一个...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