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峒乡大力发展桑蚕产业促脱贫

右江日报 2019-03-27 10:56 大字

本报德保讯拉线划行、沿线摆苗、埋根入土,再用脚轻轻压压土……近日,在德保县燕峒乡陇力村的田间地头,一大群人热火朝天地“埋头苦干”。走进一看,原来是该乡干部群众在陇力村的桑蚕产业基地种植桑树。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工夫,一行行规整的桑树苗就“填满”了这片黄土地。

陇力村是德保县今年的预脱贫村,该村旱地多、水田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匮乏,种养业主要以散养散种的玉米、水稻、鸡、鸭等为主,发展动力不足,至今没有规模的产业。为了破解产业扶贫难题,今年年初,该村第一书记冯定金多次组织村“两委”商讨脱贫计划,最终结合该村村情,决定加入桑蚕产业发展的“大潮”。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成功流转了120亩旱地用于发展桑蚕产业,涉及土地流转89户,其中贫困户51户。

为了确保产业出效益,该村积极向有种养经验的蚕农“取经”,并探索出了适合该地种植桑树的方法。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先机耕翻土,再开行、起垄、松土,但由于陇力村春旱严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他们省略掉了开行起垄的环节,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提高了桑树苗的成活率。此外,在后期的桑树栽培、家蚕饲养、上蔟采茧、蚕茧销售等方面,该村依托“千企扶千村”政策,挂靠富有种养经验的海萍富民合作社,确保科学种养,销售有门路,让产业效益“看得见”,切实惠及广大贫困群众。

“现在,我们正在寻找当地的3名致富带头人经营管理基地,预计今年9月即可出售第一批秋蚕。基地利润则按照贫困户30%、致富带头人30%、村集体经济40%进行分红,最终实现三方互利共赢。”看着一行行挺直的桑树苗,冯定金自信满满地说。

在燕峒乡,发展种桑养蚕的不止陇力村。

“我们乡几个贫困村的产业各有特色、各有基础。其中,那布村、保堂村和兴旺村共种植桑园1780亩,成立了6个桑蚕专业合作社,共发展社员285户,建立独立蚕房7240多平方米,小蚕共育室3个。以‘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运作。蚕茧年产量在25万斤以上,年产值750万元,带动了8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燕峒乡乡长颜明挥如是说。

如今,燕峒乡桑蚕产业已达8600亩,产销体系日趋稳定成熟。据悉,除了种桑养蚕以外,近年来,燕峒乡因地制宜,探索盘活土地利用率,依托县级财政支持、“千企扶千村”等措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目前成立各类种养合作社73个,涉及桑蚕、柑橘、生猪、八角、铁皮石斛、猫豆等19个产业基地,产业覆盖1687户贫困户7590人,预计今年将实现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463户贫困户1635人脱贫。

□陈仁宝农玉箫陈夏霖

新闻推荐

不一样的菜花 □德保县巴头初中 关伊辰

淅沥沥的春雨是俯瞰人间的神仙们送给大地的礼物,最后一片冬天的残叶被细雨润湿,带着一身沉重的使命飞向大地。如同祭司...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