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磨霞洞游记□凌夏德

右江日报 2019-01-15 09:06 大字

早就听说燕峒乡太平屯有个磨霞洞,洞中有水,当地的群众以此开发乡村旅游。去年我回老家路过时,看到山脚下洞口出来的一片空旷的田野中种有妖艳纷娆的花草,吸引前来观光拍照的游客倒是不少。我没有去过,因为经常路过,看惯了那山那水那田那舍,认为在德保,有了声名显赫的亚洲第一洞——吉星岩,谁还可以匹敌?正所谓的“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回来不看水”。况且我们这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散养的野孩子,什么鸟没有见过?什么洞没有钻过?我想这里只是从山洞里流出的河水比我老家的大罢了。

与磨霞洞的邂逅并且收获了一份惊喜纯粹是“无心插柳”之行。

暮秋中一个雾霭低沉的上午,淫雨霏霏,寒凉的雨丝轻抚脸面,本属于不想出户的日子,但友人罗必本却叫去看看“天保十景”之一的“马鞍效灵”景点,因素有镇安史学“专家”之称的韦学虎老师没空,不能成行。他就说去燕峒看看那个山洞吧。于是,我和他及他新婚的妻子遂成此行。

乾隆年间编撰的《广西通志》和《镇安府志》均有记载:“燕山,城南六十里钦甲。空洞无际,窍穴玲珑,流水洄漩,颇具胜致,山下有韦姓居焉。”太平的磨霞洞就在燕山,这里的“钦甲”是清代乾隆年间镇安府设置天保附郭县时的“八甲四洞”辖区之一。当时的燕峒属于钦甲。可见清代的那些文人骚客已经光顾流连于此了,并且把它记载到史册中,但是从寥寥数语的记录里,没有看出燕山有何秀美之处。

磨霞洞距离燕峒街上仅有几百米的距离,从县城开车去只需20多分钟。远看,燕山如一条巨龙匍匐在燕峒开阔平坦的大地上,磨霞洞坐落在气势磅礴的燕山脚下,一条河流从山脚下蜿蜒到公路边。汽车拐进太平屯,但见村巷整齐,村容整洁。本想猎奇一下,走马观花,就前往一处朋友筹划建设民宿的景区。谁知我们到达洞口时,恰好遇上曾在一家国企办公室退休的张主任,那是我们早年在党委办时就结识的老熟人。他热情地把我们引到洞口,那里竖起几块景区的规划设计图和游客留下的诗词歌赋。其中有我们文友圈内几位前辈的诗作,如苏文斌等诗坛老手。苏老师的《磨霞洞口留吟》写到:“落霞沉缅燕河汤,留下奇观说滥觞。僻壤千年逢泰日,芳村百姓待苍黄。洞流古曲新词美,口唱山歌雅韵长。归客思潮掀巨浪,刷屏尽赞黑甜乡。”诗中大意写了落霞时燕河起源地的胜景,当地百姓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游客诗兴大发吟诗赋曲,尽兴而归。可惜我们来的时候不是苏老来时的时间节点,没有阳光,也没有落霞和孤鹜。我只见洞口前方用水泥围筑而成的10多亩的池塘,水光滟潋,倒映着远处的山。也许是听到人的说话声,池塘里成千上万的小鱼向我们游过来,摇头摆尾,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不速之客。在池塘边往洞内看,磨霞洞一览无遗。左侧的崖壁上刻着“磨霞洞”三个字,用朱漆涂上。洞中的水丰盈清澈,源源不断地从洞口流出,流进燕河,也分流到池塘里和农田的水渠中。几具竹筏停泊在洞口,似有“野渡无人”之感。两三个村民在洞口的石凳上抽烟待客。

据张主任介绍,游客一般从水上划船进去,从陆路返回,全程约一个小时。看我们没有需要到洞里畅游之意,张主任把我们带到反向出洞的高处给我们指点,然后介绍他带领群众凿山开路的艰辛之事。路上,我们遇到一群外地游客正从里面出来。张主任指着洞中的一处魔窟说:“这是太平屯四个人的产床。”他说解放前,为逃避乱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躲到山洞里,有4个人在这里出生。这样的洞穴生活场景,我们平时只在书上看到,现在竟然在我们面前真实存在,我惊讶不已。

在他介绍的间隙,我不断为他点赞退休不褪色之类的话。张主任越说越来劲,把我们引向磨霞洞的更深处,径直走出七八百米外的后山洞口。其实一路走来,路算是通畅了,可和别的溶洞相比,真的是没什么看点。那里有一些钟乳石,但大多是黯淡无光。只有一处的尖端长着晶莹洁白的碳酸钙,好像是幼儿新长的乳牙,十分娇嫩可爱。路上的石柱和磐石都是粘上黄色的黏土及砂石,兴许是遭受洪荒冲击的痕迹。出了洞口,张主任揣摩出我们有些扫兴的样子,他说我们不用走回头路,叫人撑竹筏经水路返回,带我们来个逆向游览。

我们从后山的洞口往上走了200多米,然后从另一个洞口沿着岩洞的旧路俯首往下走。在杂草丛生的洞口处,有几根藤蔓从山上的悬崖笔直而下直插洞底。这个岩洞不算深,底部距离洞口约30米,但光线已经变得幽暗了。再往里走约30米,张主任说这里有一线天。我回首仰望,这里的一线天,当然比不了武夷山如地心般的深邃,那里仄逼得仅容一个人侧身而过,头上,蝙蝠在黑暗狭窄的空间里飞,时而发出阴森怪戾的叫声,它的粪便掉落在游客的头上,令人窒息发麻。

往左转过一截陆路通道后,就到了和前方洞口相通的地下河水了。两位撑筏的人已经在岸边等候我们。在这里往里看,整个磨霞洞的景观和前面经过的风貌全然不同,甚至颠覆了我没有来时的想象和刚才路上留下的印象。一束亮光穿透石隙照到洞里,只见水面清幽,柔静如深闺的处子,散发着蓝光,水质比洞口还要好。

我们四人坐在竹筏中间,筏首由一位村民掌舵,筏尾由另一位协助把持,以免我们被狭窄处的岩石或钟乳石撞击。从坐上游筏开始,我们仿佛从浮华喧嚣的世界进入了富丽堂皇的仙境。随着竹筏往里行,微暗中,安装在钟乳石上的景观灯发出美轮美奂的光芒,照射在洁白的钟乳石上,透射到水里。橘红的如朝霞喷薄,紫气的如夕照祥云,蓝色的如八月秋波,绿色的如倩女幽魂,雷电风灯,紫光青云,如梦似幻。水面有时很狭窄,仅容一具竹筏穿过,开阔处有的宽达十几米。大多的河段足有一米深,但都清澈见底。有几尾鱼毫无畏忌地从竹筏下游过。从钟乳石滴落的水珠,有时如屋檐下的雨注哗啦啦落到河里,偶有水珠滴到我的脸上、脖子上,冰爽沁凉。这里流水无声,只见竹筏经过时留下道道波纹。我们不敢高声笑语,怕打破这份宁静,亵渎大自然赋予神仙居住的圣地。我静静地观赏沿途的图景,仿佛在品味着一部大自然奇书。随处可见的钟乳石晶莹剔透,如夜空中萤囊闪烁。历经了亿万年成长期的钟乳石,千奇百怪,趣妙横生。有的石笋相互对生,演绎千年一吻;有的石幔如瀑布般飘洒,欲到河面时又被一种魔力突然扯住;有的如雪山上的冰川,冰肌玉肤中泛着幽蓝之光。游到中途时候,张主任指着头顶上方的一处景观说,这里很像一座桥,问我们命名什么桥好?我抬头观看,那是一块钟乳石横空架在另外一块石头上,真的很像一座桥,雕栏玉砌似的,并且发现桥上仿佛有两个人相向而行。我环顾四周,感觉头顶是金碧辉煌的仙宫,底下柔波妩媚,脑海中即刻闪现出仙侣相会的情景。于是打破大家的沉寂说:“叫鹊桥吧!”叫它鹊桥,我并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民间故事或典故,只是我油然蹦出了宋代秦观《鹊桥仙》的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头上的钟乳石,它的本质和形状是固定的,但在那里,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光影效果,那些景观在我们的游移中,变幻莫测,如一幅幅巨大的活动浮雕。有时正面观看很像一群白色的猴子在石头上互相依偎,但转了一个角度后,却仿佛变成一群仙鹤在水边栖憩。河道中有一柱钟乳石倒垂,如一匹骏马在河中饮水,触手可及,惟妙惟肖。大自然就在那里,但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全然由主体的意识、阅历和境界所决定。我认为,到磨霞洞游览,要保持静好的心态,犹如洞中深蓝色的止水,慢慢品味,方能品出大自然的趣味和哲理。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了700多米,即将到达洞口时,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天空如一个椭圆的明镜悬挂在天边,黛青色的远山倒映在水面上,人在江上游,仿佛就在峡谷行船,风平浪静,两岸风景迎面扑来。

回来之后,我把前往磨霞洞游览的收获告诉县文联黄高念主席。他说水上的景观我只看了五分之二,从我们开始乘竹筏那里通往另外一个洞口,水势更大,水面更宽,景观更佳更绝,途中还有古人畾石而居的旧址,是观景和探秘的好去处。据县招商局的朋友说目前有江浙一带的客商到那里考察准备开发旅游项目。看来,我还得择机前往磨霞洞了。

新闻推荐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读《三体》有感 □德保县实验小学五(6)班 唐临源

我家中处处充满书香,我四季常以书为伴。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书能让人丰富阅历,陶冶情操,使人聪慧。如...

德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