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缘”书记化出美丽东江 □陈仁宝 农玉箫 文/图

右江日报 2018-12-14 08:49 大字

杨时万帮村民扛猪饲料。

“杨书记来了之后,我们村变化很大!”德保县东江村村支书沈开助口中的杨书记就是该村的第一书记杨时万。

初见杨时万,一身迷彩服,手提公文包,黝黑的皮肤,清爽的平头,眯笑的眼睛透露着喜感,说话豪爽、幽默,极富感染力、亲和力。

杨时万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在德保县工商联就职。今年6月,知道自己被派驻东江村当第一书记时,杨时万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组织上给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忧的是东江村的村情不了解,担心很多工作“不好做”:一是东江村的大量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劳动力匮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该村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化,干劲不足;三是该村属于非贫困村,得到的政府优惠政策相对少。因为缺少了政府的政策倾斜,想要做出成绩,就意味着只能靠自己拉关系找资源为村里为群众办事,杨时万也因此自嘲自己为“化缘”书记。

“越是困难越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村里、为群众作出点实事来!”杨时万骨子里有着一股倔强的不畏艰难、勇敢担当的军人气概。

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杨时万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改变东江村的“重头戏”。东江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比较多,环保意识相对较差,走在村里,小孩丢弃的零食塑料袋随处可见。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杨时万联系了东德集团公司、德保佳达公司、德保铁塔办事处、德保国荣机电等企业,争取得到资金5.6万元,用于村里开展美化村屯评比活动,由该村6个屯每个月进行清洁卫生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分别发放800元、500元、300元不等的奖金,奖金归各屯所有。此外,还购买一批垃圾桶、扫把等发放给6个屯使用。“现在杨书记又向乡府申请建垃圾池,目前正在选址当中。”村支书沈开助说。

如今,走进东江村,干净卫生的村道水泥路,随处可见的绿色垃圾桶,让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据沈开助介绍,由于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化,很多工作都需要用到电脑、微信、QQ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班子里很少有人会用这些,导致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推进缓慢。自从杨时万来了之后,很多工作都是他带头做,亲力亲为,现在村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经常得到上级的表扬。“他没少加班,办公室经常亮灯到半夜。”村委副主任陆植务说。

杨时万的到来,好比往东江村的“两委”班子里丢进了一条鲶鱼,激活了死气沉沉动力不足的班子成员。在圆桌讨论时,我们明显感觉到,班子气氛很活跃,聊到村里的情况时,大家都争抢着发言,脸上充满着自信和底气。“杨书记经常给我们上党课,他来之后我们班子更团结了,思想觉悟更高了。”东江村妇女主任陆月娥说,别看杨书记平时说话“没个正经”,可工作起来非常认真,工作上很多事情他总是说到做到。

今年7月30日,在建军节来临之际,杨时万组织开展了以“不忘初心,退役不褪色;脱贫攻坚,老兵先行”为主题的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活动。当天,东江村30名退伍军人齐聚该村村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为村里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杨时万介绍说,起初他来到东江村,发现这里群山环绕,德保县的母亲河——鉴河穿村而过,地势不够宽阔,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作物种植发展规模遇到瓶颈,但各家各户都拥有大量山头林地。于是他就萌生了一个一举多得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村里的山林和水资源,在山上发展油茶种植;在林子里养蜜蜂、马蜂;建鱼塘养鱼、养鸭;地上种桑养蚕,田里种植水稻,圈里养猪养牛等特色种养产业。

“杨书记指导我发展循环种养,今年肉猪、蜂蜜、酿酒等收入4万多元,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沈选邦是杨时万的挂点帮扶贫困户,为了让他家早日脱贫致富,杨时万引导他种了30亩油茶树,在四周山林里养殖20多箱蜜蜂,同时在山里建猪舍养猪。油茶花开,蜜蜂可以采蜜,猪粪可做农家肥给油茶施肥,改善油茶的生长,酿酒的酒糟可以喂猪,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沈选邦一家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沈选邦户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获得成功,让杨时万对东江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杨时万和村“两委”班子决定,围绕德保县推广的“5+2”特色扶贫产业,并结合村里的山水自然资源,积极动员村“两委”班子和致富能人带领全村发展产业。目前,已经建有鱼塘25个,种植桑树600亩,养殖河鸭1.3万只,养殖蜜蜂近800箱、生猪1000多头、土鸡1万多羽。已种植油茶树50多亩,引进能人计划种植油茶树600多亩,现进行土地平整。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东江村产业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德保易地搬迁户有过渡生活补助

本报德保讯“要搬新家了,政府不但帮购置新家具,还发放生活补助金,感觉很温暖。”近日,德保县东凌镇高国村易地搬迁贫困户黄振...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