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挪下了坡 生活“上了坡” ——德保县东凌镇易地扶贫定坡安置点新生活小记 □李淑萍

右江日报 2018-12-13 09:09 大字

绕线、点听、点焊、放膜、包装……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德保县东凌镇易地扶贫定坡安置点的兰兴电子厂就业扶贫车间,只见耳机及配件生产的工序一道道有序进行,工人们分区而坐,各自忙手中的活儿。

在点听区负责分丝工序的何吉除来自东凌镇定皮村当内屯,今年6月份刚从老家搬迁到东凌镇安置小区,自10月兰兴电子厂就业扶贫车间在该安置小区正式开办起来后,何吉除就进了家门口的工厂做工。“有农活就干农活,空闲时候就来这里做做工,计件的,做多得多,一天也有几十块的收入,一个月底薪800元,够贴补家用了。”何吉除说。

临近中午时分,何吉除和工友们陆续下班。穿过一条平整的水泥硬化路,笔者跟随何吉除来到了距离扶贫车间仅有百米左右的新家——东凌安置小区5-32号房。这是一幢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布局、面积约80平方米的平房,内外墙虽然没有坯白,但房屋采光好,一打开门便通透明亮。笔者在室内转了一圈,不仅水、电使用正常,家里的弹簧床、铁沙发、饭桌、煤气炉、电饭锅等基本家具也都是全新的。“老家的家具也没几样像样的了,就没有搬过来,这几样家具都是政府给配的,都是新的咧。”在厨房内正拿起新电饭锅煮饭的何吉除乐呵呵地说。

何吉除一家4口,有弟弟和一对儿女,弟弟何吉雷常年外出务工,几年前妻子离家,抚养两个小孩的重担压在了何吉除肩上。2016年以前,何吉除也在外打拼,这几年因要照看小孩,没办法再外出。何吉除一家原居住地——东凌镇定坡村当内屯较为偏远,老宅为砖瓦房结构,因年久失修,常常漏雨。“雨水从屋檐、墙面渗进来后,屋里就会泡水,几天内都是又湿又滑的,很怕小孩摔着。”回想起以前的旧居,何吉除颇为感慨。今年搬迁至安置点后,女儿在定坡小学读书,儿子在镇上读幼儿园,上学路途比以前近了。“搬来这里以后,不仅住得安全了,上街、上学更方便了,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农活也不落下。”何吉除说,迁新址意味着开启新的生活,日子跟以前大不同了。

当笔者来到该安置小区8栋53号房时,门楹上“脱贫攻坚”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怀抱小孩的罗彩英和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罗彩英一家6口人,祖祖辈辈在东凌镇定坡村甘落屯居住,交通落后,住房条件差。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扶持下,今年,一家人喜迁新居。由于孩子还很小,罗彩英暂不外出务工。听闻家门口开办电子厂,罗彩英心里乐滋滋,第一时间便报名进了厂,同时家里也做起小生意,出售自酿白酒,一家人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来到这边后,居住条件好了很多,还能一边在家门口打工一边看护小孩,这是之前万万没想到的!”罗彩英感慨地说。

在东凌镇易地扶贫定坡村集中安置点,像何吉除、罗彩英一样“半工半农”,实现家门口打工挣钱和干农活“两不误”的搬迁户还有很多。

“定坡”在当地有“定居坡顶”之意,最大的特点是石山多、坡地多、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全村没有安全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保障,干旱缺水,发展生产难上加难;住户、人员稀少且分散,部分屯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群众外出一趟需要走崎岖的山路,有的需要翻山越岭,交通是一大拦路虎。

“脱贫难度大,开山修路成本太高,也不符合20户以上的农村道路建设标准,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易地扶贫搬迁。”东凌镇党委书记黄明泽表示。2017年,一场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悄然在这里打响,该镇易地扶贫定坡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轰轰烈烈进行。

据悉,该安置点主要安置东凌镇定坡村、甘必村、陇务村等移民搬迁的贫困户,占地153亩,以“一户一宅”的方式安置,户型根据搬迁农户家庭人口设置,房屋面积从25~80平方米不等,共安置224户7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2户716人。一期工程16栋安置住宅楼安置146户591人,今年6月中旬已交付钥匙;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安置搬迁农户78户152人。

而为解决群众搬迁后“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问题,该镇及时开办就业扶贫车间,把工厂搬进了安置点。今年9月,以生产耳机及配件为主的兰兴电子厂正式入驻该安置点,可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农户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并进行岗前培训。“不分男女老少,视力好的我们就给他来这里点焊,视力不好的可以做别的工序,也可以把材料外发出去,让他拿回家做,回来再检验,多劳多得,新手底薪800元,做得熟练后,月工资有2000元左右,最高能达到4000元。”电子厂负责人郭兴兰介绍,不包括外发业务在内,目前车间内可容纳200多个就业岗位,贫困户就业约占了一半。电子厂的开办,有效拓宽了搬迁农户的增收渠道,加快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家挪下了坡,生活则“上了坡”。离开了坡顶,搬离了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庄,数百名瑶、壮族同胞集体住进了平整美丽的定坡安置小区,开启了新生活,也搬进了幸福和新希望。笔者离开安置小区时,只见阳光穿透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安置房,门前新植的绿化树发着嫩芽,孩子们沐浴着和煦的暖阳,在门前水泥路上嬉戏、打闹,天真淳朴的笑脸扑面而来……一派生机盎然、蒸蒸日上之景。

新闻推荐

德保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工程

本报讯(记者梁中贵通讯员卢香蓝)近年来,德保县以建设“健康德保”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发展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通过公开招...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