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游 云 山□莫维铭

右江日报 2018-12-11 11:13 大字

云山是德保县一张靓丽的名片。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过云山、写过云山、赞美过云山,都有极其充分的理由。

仲夏的一天,赴德保采访之机,我兴致勃勃雨中登了云山。

云山位于德保县城北面,是整个山城德保的主峰,海拔875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流岚轻舞,因此得名——云山。云山配岳独秀峰,壮话叫“珠山”。珠,当地壮话指物体顶尖部分,此峰寓为城中高峰,也有珠宝之意。千百年来,德保人民对这座给他们予福祉和护佑的神山爱护有加。

置身于清澈碧透、流水潺潺的鉴河边,抬头仰望,云山独秀峰像一柱翠绿的青笋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山腰峭壁上“云山”二字,遒劲有力,奔放雄壮,摄人心魂。

采访结束,一个人迫不及待过街穿巷来到云山景区大门,但见琉璃飞瓦,雕梁画柱,透出古色古香的气息。沿着爬满青苔逼仄的石板路拾阶而上,风从古树丛中阵阵吹过,继而一场说来就来的大雨瓢泼而下,心中不免掠过一丝忧虑,这样的雨会不会影响游兴呢?稍作犹疑之后,还是决定撑伞继续登山。不久就登上了紫霞亭。据考证,《徐霞客游记》中记录广西的景点有三处,其中德保云山就是其中一处。紫霞亭初建时间不详,后清镇安知府羊复礼登临时取黎昌(地名,在河北)“川原远近蒸红霞”之意命名。紫霞亭后面的山崖间有一刻联:“名高北斗星辰上,诗在千山烟雨中”。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副对联乃宋朝进士张孝祥所书,可见其对云山秀丽景色的高度美誉与喜爱。亭子后面的石壁上还有一幅十分奇特的石刻,刻着“虫二”二字,是清光绪年间梁骏猷所刻,字幅离地面约1米,长约80公分,宽约40公分,每字高约30公分,宽20公分,楷体阴刻,笔画端正,运笔从容,体现出作者闲适惬意的心态。“虫二”是两个去头字,即舍弃了两字的上半部分,只留了繁体字“风”和“月”的字芯,意指风月无边,风景佳胜。与云山古佛洞祠门联上的横批“风月无边”遥相呼应。民国29年,该亭曾被日本飞机残酷炸毁,满目疮痍,只留下亭基,现在的紫霞亭乃后来重建。站在紫霞亭的回廊上沉思,回望岁月沧桑远逝,仿佛当年旅行家那一袭长衫、玉树临风的英姿就在眼前舞动映现。

雨越来越密集,敲打在雨伞上“啪啪”作响,也打得满山的树叶“哗哗啦啦”……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盎然的游兴,离开紫霞亭,继续往上攀登。不久,就到了观音阁。观音阁于清朝年间修建,四周幽景天成,岩峣峥嵘,石奇壁峭,石缝间盘生着大大小小的古榕奇树,有的绿叶如盖,浓墨摇翠;有的虬枝交错,藤树相缠;有的树干粗大,内里空枯,虬枝翠叶在风雨声中沙沙作响,颇似天籁。每年许多远近游人从四面八方纷纷踏足而来,在这里赏景游览,参拜道贺,求神祈福,热闹非凡。

离开观音阁,山势越发陡峭,奇石突兀,形状各异。沿着栈道攀爬而上,崖边蓊郁荫翳,常青藤枝枝蔓蔓,交错缠绕,随处可见;路边参天古树身姿魁梧,摩天接云,条状和绒状的藤蔓苔藓披挂着缀裹在枝干上。

仿佛还沉浸在沿途宜人的景色中,不知不觉,雨渐渐变小,视野开始变得清晰,树木苍翠欲滴,城中的山,山上的亭,亭边的树,都湮没在缥缈如丝乳白色的意境中,我已经登上了倚崖而建的钟灵阁。首先看到一口刻有“云山”的青铜古钟悬挂于阁梁下,古钟斑驳古朴,锈迹沧桑,高达1米,宽80公分,钟身龙飞凤舞,栩栩如生,隽刻的“风调雨顺”四个字寓意云山就是德保人民梦的家园和殷切的美好期盼;古钟也记载着德保人民生生不息、风雨劳作的悠久年轮以及沧桑如烟的过往岁月。2014年古钟曾被不法分子盗走,经公安部门昼夜侦破,古钟终于又完好无损回到云山的怀抱。

离开钟灵阁,山势渐高,只见山崖石壁上开始呈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琳琅满目的珍贵墨迹。其中诗题、字刻就有33幅,明代1幅,清代30幅,解放后2幅。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赵翼《独秀山古榕树歌》诗曰:“秀山耸峭无寸土,其上乃有榕树古,咄尔托根何奇哉!不以土植以石栽……”与其著名的“仙佛未经吾独往,奇景天留词客赏”异曲同工,说明诗人在德保任知府期间对云山的情有独钟和青睐欢喜。清镇安知府(府治地在今德保)许朝在“独秀擎天诗题”诗中赞:“一柱当空擎,卓卓旁无倚。孤亭寄山腰,平畴览如绮。秀色上参天,雄城镶独峙。空岩或腾龙,飞天咫尺耳。”也对云山的奇异景致发自肺腑的咏叹与抒怀。民国24年(1935年)国民革命军上将李品仙提写的“擎天一柱”四个大字,雄浑苍劲,飘逸雅致,意为云山好似一把锐利的锥柱直插云天,可见云山的雄奇瑰丽,这也是云山众多题字中的杰作。革命烈士陈宝仓登云山时留别时任天保县长李尚琼的诗歌:“清流九曲绕云山,抵住西南第一关。上下谁能临绝顶,往来无不仰高颜。仙官炉火增灵秀,石洞钟声破梦闲。未对名岩留半日,边城四望正多艰。”字幅长1.4米,宽60厘米,行体阳刻,也是气势不凡。从德保走出去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李兆焯题写的“天宝”俩字同样可以视为云山的镇山之宝,其风格与云山山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它刻在慈云洞口右上方8米高的绝壁悬崖上,字幅高约2米,宽约1米,每字长宽约60厘米。笔画丰满,笔势沉雄,疏密适中,大红的字体颜色在山石林木间十分醒目显眼。“天宝”出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寓意德保是一个人才辈出,藏龙卧虎、物产丰饶的好地方。这些字迹各异、字体不一的诗联、石刻无不印证名流雅士对云山及德保的赞誉与称颂。

观赏沉浸于这些诗联石刻,久久不想移步。云山上一幅幅字画,一行行题诗,一处处石刻,或大气或精致,或修长或婉转,或吟咏或抒怀,均让人大开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如果非要寻找云山的灵魂,这些珍贵史迹应该就是云山的灵魂吧!因为它浓缩了德保千百年浓郁的文化历史以及璀璨耀眼的人文景观。

云山之所以与别的山有着别样的韵味,令人流连膜拜,称赞有加,这些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云山元素。

观赏完这些珍贵的登临题诗,游览题名,修建记事,雨已经完全停歇了,我那颗笃定而向上的心已经被这场酣畅淋漓的夏雨冲洗得没有一丝尘埃。矫健轻盈的步伐不觉已踏上位于云山最高处的八仙宫,八仙宫也是云山最大的宫阁。置身于此,俯瞰山下,顿感云山的孤峭独立,巍峨参天,风采俊秀,真有“此峰秀峭挺然立,一笔通天独自成”的雄奇瑰丽。此时,还想起了清代诗人袁牧的诗:“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在我看来,德保的独秀峰与桂林的独秀峰何其相似。凭栏纵目,远处层峦叠嶂,田畴村合,错落有致,楼宇有序成排,鉴水环绕城郭,一幅古典与现代相融的山水画卷款款入眼,仿佛蹚行在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激流之中,万千思绪凝成浪花奔腾向前。

是啊!青山依旧在,换了人间。德保变了,变得更加华丽盎然,更加宜居宜游。鉴水河畔焕然一新的民房雅致倒影于水中,晚上灯影绰绰,色彩斑斓,茶楼书肆处处可见。党建引领的各项民生工作和扶贫攻坚战井然推进。去年该县还获得自治区科学发展进步县奖。40年间,云山脚下这座城放射出如此夺目耀眼的光彩,要感谢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广西60年来龙头引擎。

雨后的天空洒下金色的阳光,惊喜地看到一道绚丽的彩虹高挂天际。此时的空气干净得没有一丝尘埃,我贪婪地吸吮着,心情格外舒畅惬意,依依不舍迈着轻盈的脚步沿着步道下山了,穿过竹林掩映的蜿蜒小路,两旁金竹婆娑,风吹竹摇。林间的鸟儿开始抖落羽毛上的水珠,轻盈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从这根枝丫跃上那根枝头,“叽叽喳喳”欢快的鸣叫声不绝于耳;草丛中的夏虫也不甘示弱,此起彼伏的鸣唱着,仿佛在合奏着夏之声交响曲。山道边古榕树下的苏铁正开着洁滑光亮的花儿,一股幽香飘然而来;抬眼眺望山下的德保,处处呈现着富庶与勃勃生机;穿城而过的鉴河水奔腾东流,卷起一朵朵闪亮晶莹的浪花,德保明天的斑斓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德保县食药监管局 强化餐厨剩余物监管

本报德保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