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开达:不甘落后发展产业“摘贫帽”□许德政 文/图

右江日报 2018-11-09 07:36 大字

韦开达在桑园采摘桑叶。

韦开达是德保县荣华乡紫巴村紫巴屯2017年脱贫户。自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他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发展山塘养鱼和种桑养蚕产业,逐渐摆脱贫困,并于2017年顺利脱贫。

2015年,韦开达在一次培训会上初次接触养鱼,授课老师讲解了养鱼这一促农增收项目,深入浅出地描绘了养鱼广阔的发展前景,让他认识到养鱼是个致富的好路子。会后,他查阅了该村气候、昼夜温差等相关资料,发现紫巴村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发展养鱼。经过咨询有关养鱼大户和实地观摩后,他有了发展该项产业的内在强大动力,更加坚定通过发展养鱼改变命运的信心。当年,他摸索养殖了3亩鱼塘3000尾鱼,但养殖技术不高的他还是忐忑不安。通过自主学习书本知识和向当地的养鱼大户取经,他学到了许多养鱼技术。在养鱼大户和技术员的指导下,韦开达小心翼翼地饲养着那3000尾鱼,怀着忐忑的心情期待着成果。2016年,他卖了1000余尾鱼,获得养鱼“第一桶金”5000余元。

2017年,该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立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加大种养扶持力度,如免费发放桑苗、对建设蚕房进行补助等。韦开达听到这个消息后心动了,种桑养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属高效农业,也是自家摆脱贫困“拔穷根”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养鱼和种桑养蚕双管齐下,当年初他种下了18亩桑苗。5个月后,他种植的18亩桑苗已长成绿油油的一大片。他积极参与该乡党委、政府组织的种桑养蚕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观摩交流等活动,向当地种桑养蚕大户虚心学习技术。当第一批白花花的蚕茧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开心地露出了笑脸。今年,他每批养2张蚕种,已卖出5批蚕茧,截至目前纯收入达15000元。

韦开达不断学习种养技术,提高种养技能,成为贫困户脱贫领头人。韦开达说:“作为农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小康。同时,作为2017年脱贫户,我希望发挥示范作用,带领村里的贫困户也能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韦开达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安于现状,发展产业“拔穷根”,让当地乡亲摆脱贫困,希望能留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让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加有希望。他始终相信,创业这条路,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致富梦的光芒必将照进现实。

新闻推荐

退伍军人创办扶贫车间

本报记者徐顺东通讯员农玉箫杨柳青“村党支部支持,现在我的工厂已经走上正轨,一个月销售额15万元左右。”在德保县都安乡多...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