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民间的文学明珠 ——《德保民间故事集》读后感

百色早报 2018-03-21 10:19 大字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晚上常听一位小学老师讲故事,常常听得津津有味。那时候曾想如果有一本书专门讲民间故事就好了。没想到这个愿望最近终于实现了——德保县文联主席送给我一本《德保民间故事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故事》),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四性——趣味性,可读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先说趣味性,这本书收录将近100个流传于德保民间的故事,趣味十足,令人爱不释手。如里面讲到的陈宝仓云山题诗故事和天保儿女抗日故事,令人耳目一新。陈宝仓原在靖西指挥抗战,他是在到德保视察时写下“留别”李县长这首诗的,此诗刻于云山悬崖上,流芳千古。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的艰辛,读后令人敬仰。陈宝仓是革命烈士,他生前能诗善武,有口皆碑。“天保儿女”的爱国情怀也十分可敬,天保儿女踊跃参与抗战,发生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故事。其它如《老同》《依额求婚》等都十分有趣。这些故事寓教于乐,叫人难忘。

其次是有可读性,《故事》有很强的可读性。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的认真收集整理和才华。许多篇章引人入胜,一旦读了开头就想一读到底,想知道结果如何,欲罢不能。《岑天保》也好,《陆鸿一》也好,都十分耐读。《打虎英雄农振扬》讲述农振扬为民除害英勇打死老虎的故事,他简直是壮乡版的武松。《黄大伟》和《韦朱皇》两则故事读后让人身临其境,故事惊心动魄。

再说说启迪性。不论是为了纪念“依贵”(《依贵的故事》)还是缅怀“那对恩爱夫妻的孝子”(《三月三》),都体现一种感恩的美德。“鸡德节”反映外公外婆珍爱外孙的舔犊之情。《添粮增寿》说的是壮族一个良好习俗——壮乡的老人从四十九岁开始,每十二年做一次寿,后辈分别赠与福寿康宁四个字,这是壮乡尊老敬老的一项重要仪式。壮族老人不过生日,只在49岁、61岁、73岁和85岁时做(祝)寿,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都有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的意义。

最后是借鉴性。《故事》中的许多传说都对人有教育意义,叫人从中借鉴到经验,获益匪浅。如《王老汉探亲》这个故事,讲述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假情假意孝顺老人,结果被老人装死鞭抽她们的故事。在王老汉真正过世时,她俩送来了大肥猪和十几只大公鸡,却不如小女儿一篮红扑扑的桃子显得真情实义。故主持丧礼的法师说:“大猪屁臭,肥鸡屎多,仙桃甚香。”大大鞭挞了虚伪者,教育人们为人要真诚。

《故事》犹如散落在民间的文学明珠,闪闪发光,我很期待《故事》有续集出版。

新闻推荐

这里的瑶山很热闹

合家团聚孝敬老人。妇女们量体裁衣,帮老人做寿服。劳动归来啊哩哩。收获成果。亲戚来拜寿。休息间隙对山歌。进门要喝“进门酒”。←围着篝火跳起来。近年来...

德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