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英路: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

右江日报 2017-11-03 09:07 大字

图为何英路在蚕房捡蚕茧。

在德保县都安乡农棋村,提起何英路,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真是好样的!”

何英路作为一名穷苦家庭出身的孩子,既没有高学历文凭,也没有超群的技术才能,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通过种桑养蚕,年收入超20万元,当上了村里种养合作社的社长,成功带动了30多家农户发展种桑养蚕致富,从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一名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日前,笔者来到了何英路的蚕房,看到他和几名工人正在蚕房里捡蚕茧。他说,他家现在种有230亩桑树,共有5个蚕房(去年建1个,今年建4个)总面积2200平方米。今年以来,5个蚕房轮流卖蚕茧,每个蚕房已经卖了3~6个不等批次,预计今年蚕茧收入将近20万元左右,而他也成了都安乡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户。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何英路的言谈中,说到最多的话就是“没办法,以前太穷了,总得搏一搏。”轻描淡写的话语中,让我们感觉到当年贫穷带给他的无奈和心酸。何英路共有3个兄弟姐妹,一个哥哥、他和一个妹妹。小的时候家里穷困,每当准备开学就得卖米、烧炭卖炭凑学费。有一年,为了凑足他和妹妹上学的学费,他跟他爸爸到山上烧木炭,木炭售价当时才0.30元/公斤,他们连续烧了一个星期才挣到学费。读到初二,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他便主动辍学,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妹妹。“我学习其实很好的,我也喜欢读书,但是没办法,为了我老妹。”他说。

1998年,16岁的何英路选择了外出务工。因读书少,年纪小,在外打工期间,没少吃苦头,但凭着一股勤劳肯干的劲,略有所成。在广东打工的十几年间,他先后在制衣厂、电子厂等工厂做过普工,工资也从最开始的400~500元/月到2000~3000元/月不等。2013年,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他作出了回乡创业的决定。

多年在外打拼练就了何英路敢闯敢做的拼搏精神。回到家乡后,他开始跟着村民一起种烟,虽然有收益,但满足不了他要挣大钱的欲望。2015年,县里开始大力鼓励支持种桑养蚕,不仅免费发放桑苗,还补贴建蚕房,何英路看到发展的机遇,他开始谋划着要种桑养蚕,而且种就要往“大”了种。他跟亲戚朋友借钱租地、建蚕房,最后,种了30多亩桑树,夫妻俩亲手将一块一块铁皮搭成了300平方米的蚕房。赶巧这两年蚕茧价格不断上涨,靠着卖蚕茧,他们家去年就收入了10多万元,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

尝到甜头的何英路按耐不住了,他要扩大规模。今年,他又贷款20多万元,陆续建了4个蚕房,租了200多亩地种桑树。现在,为了蚕房正常运转,他还请了10~20个工人,每人每天80元工钱,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何英路在实现个人脱贫致富的同时,积极引导村里的群众发展种桑养蚕,在村里成立了种桑养蚕合作社。截至目前,共有30多户加入了合作社,何英路被村民推选为合作社社长。“党和政府帮助我从困难中走了出来,我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有钱就大家一起赚,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那才叫真正的脱贫致富!”他笑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使命呼唤担当 梦想照亮未来 ——德保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剪影

县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全县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部署会。县委宣传部干部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县委政法委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县文体广电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十九...

德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