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人才振兴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陕西农村报 2019-09-18 08:39 大字

本报讯(李博 通讯员 杨志贵)近年来,紫阳立足县情实际,合理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按照“人才振兴、技能强县”发展战略,实施“百千万”人才振兴计划,培养“百名优秀拔尖人才、千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万名实用技能人才”,全面实施以修脚足疗为重点的五大技能人才免费培训,以人才优先全面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该县抢抓脱贫攻坚、陕南移民开发、苏陕扶贫协作以及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的重大机遇,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理念,紧扣“产业强县”实施“五个一批”战略。积极鼓励一批在外创业人才返乡创业、引进一批技术(带回一笔资金)、扶持一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带动一批主导产业,吸引一大批城乡劳动力就业,造就一方百姓安身立业,引领脱贫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先后引进毛绒玩具、鞋业服饰等40个优质项目入驻城镇移民安置社区,带动就业3000余人(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受益人群超过1万人。

该县围绕培育发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网络型“人才超市”转变,建立不同单位(企业)间各类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补充机制,开展以政府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机制。引进100名领军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组织100名民营企业家等专业人才走出去培训学习;新聘紫阳发展智库专家顾问20人,引进西安交大等高校科技人才25名。

该县坚持有用即人才、需要即人才、创造即人才的农村乡土实用人才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不断加强农村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将年轻、有素质的乡土人才发展成党员,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中,保证农村人才队伍的先进性和年轻性,让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全县能工巧匠444人,其中传统手工业231人。涌现出培训百名“绣才”的刺绣培训师曹爱林和独具匠心的“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紫阳民间工匠石雕艺人黎成生等能工巧匠和乡土人才。

该县整合人社、教育、扶贫、农业四大培训资源,按照不同类型人才特点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开展对大学生的科技创业、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下岗失业人员的自强创业、妇女的巾帼创业、新生力量的青年创业培训;开展在职公务员网络培训、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乡(镇)社区(村组)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新招录人员、安置复原退伍军人的上岗前培训。该县累计投入4500万元,开展修脚、电商、家政、烹饪、茶产业五大技能免费培训500多个班次,培训学员3万余人,带动4万余人从事修脚行业,在外开修脚店7000多家,年创经济收入20亿元。

新闻推荐

台湾文保同行陕西学艺记

营员们在北五省会馆参观学习蓝田水陆庵文保工作者向营员们介绍彩绘保护技术公输堂小木作建筑精美绝伦“真没想到,今天...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