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保同行陕西学艺记

三秦都市报 2019-09-03 02:43 大字

营员们在北五省会馆参观学习蓝田水陆庵文保工作者向营员们介绍彩绘保护技术公输堂小木作建筑精美绝伦“真没想到,今天我们看到修复后的紫阳县北五省会馆殿内精美的壁画,曾经却濒临剥落。”“水陆庵彩绘泥塑群保存了许多历史艺术文化信息,彩塑的保护技术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太震撼了,公输堂小木作雕刻精美、结构巧妙,保护研究也做得非常细致深入”……8月下旬,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台办主办,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与台湾大雁人文协会承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协办的“2019年台湾文物修复鉴定从业人员实习创业就业研习营”活动分别走进西安、安康,营员们参访了陕西省重要的古建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聆听专家讲座,实地观摩学习文物修复。

“巧手良医”让清代壁画重获新生

8月20日,“2019年台湾文物修复鉴定从业人员实习创业就业研习营”活动在西安开营。次日,营员们乘车抵达安康市紫阳县北五省会馆进行参观学习。

北五省会馆位于距紫阳县城8公里的向阳镇任河与汉江交汇处,明清至民国年间,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是陕南物资贸易的重镇。“1952年,北五省会馆被改造为瓦房店乡政府粮库。拆除了会馆的厢房和鼓楼,但主体建筑依然完好,当初为了防止粮食受潮在正殿、过殿墙壁上加装了夹层,夹层有木板和泥巴,没想到这却成了壁画的保护层。”在参观中,营员们通过紫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波的介绍得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安康电站库区蓄水,瓦房店周边成了淹没区,当时的湖南、武昌、黄州等清代会馆建筑都先后被拆除,而北五省会馆由于处于淹没线以上而保留了下来。

“在会馆过殿及正殿内保存有大面积的清代壁画,绘有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图和山水等内容,人物栩栩如生。这是陕西首次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建筑壁画,其规模和艺术水平在全国同时期壁画中较少见,在全国同类建筑壁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柏柯的带领下,营员们进入到北五省会馆的文物修复保护现场进行观摩。当看到现场的工作人员正在临摹壁画,营员们顿时来了兴致。“是按1:1的比例临摹的吗?现在做临摹有哪些用处……”面对营员们一连串的提问,柏柯耐心地一一回答。

“酥粉起甲、局部开裂、空臌、脱落……由于历史及自然风化等原因,壁画结构与表面均存在多种病害。我们与德国文保机构合作,开展了为期3年保护修复工作,使百余平方米濒临剥落的壁画得以修复加固。”当得知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项目入选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时,营员们禁不住连声赞叹。在观摩学习现场,营员们还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专家就壁画构图、技法、绘画风格及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水陆庵彩塑修复研习”收获满满

水陆庵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原为隋唐著名寺院悟真寺下院的水陆殿,唐代发展成为容僧千人的佛教寺院。明代,秦宣王朱怀埢将这里奉为王府佛堂,将水陆殿改名为水陆庵。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据水陆庵壁塑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殿内13面墙壁上精雕细塑着大量泥制彩绘塑像、壁塑、悬塑,共分为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两壁及两檐墙,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是陕西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绘泥塑群,泥塑内容、结构和彩绘非常特殊,保存了许多历史艺术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研究价值。

8月23日,营员们来到了此次研习营活动的重要一站——水陆庵。走进水陆庵大殿,南北山墙上连环画形式的壁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山水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有诸佛、菩萨、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过海、释迦牟尼涅槃塑像等,整体布局严整、惟妙惟肖。“水陆庵的泥塑主要是用泥土雕塑并插悬在泥土墙上,内容、结构和彩绘保存了多种历史、艺术、文化和雕塑的信息,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文化研究价值。由于在数百年的风化侵蚀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下,存在土墙空臌、塑像脱落、颜色褪变等诸多病害。近年来,我们已经对水陆庵壁塑保存现状、风化机理和加固技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保护。”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水陆庵文保项目负责人杨秋颖的陪同下,营员们参观了精美的壁塑,并与正在修复保护现场工作的文保专家进行了交流探讨。

“墙壁上的通风口是原有的还是后来开凿的?如何有效保持大殿内的温湿度?修复中采用了哪种加固方法……在参观中产生的一些疑问,文保专家在座谈交流中都很详细地进行了解答,今天真是收获满满。”台湾文物修复师童宜平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见到保存这么完整、具有地域特色与审美风尚的彩塑。通过陕西文保专家的介绍,童宜平了解到彩塑分为壁塑、悬塑、圆塑等多种形式,以及做支架、捆绑木架子、加棉絮或草秸秆,外敷粗泥、刷细泥,干燥后涂彩等彩塑制作工序。

为保护两岸文化遗产作出更多贡献

在水陆庵的研习活动结束后,营员们随即赶往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公输堂。

“公输堂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11年建成,殿内原有佛像100多尊,又名‘万佛堂’。现仅存后殿三间,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级、硬山顶,每间外檐各设六扇镂空格扇板门,门额上方饰斗拱重楼,堂内木构遍布彩绘。殿内的佛道帐和天宫楼阁,是罕见的小木作精品。”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营员们小心翼翼地穿行在狭小的殿堂内,一边聆听介绍,一边仔细地观察阁阁相连、层层叠叠、气象万千的小木作建筑。

“由于长期遭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损害,公输堂小木作建筑存在木构件的歪闪、残损,微生物病害问题,使得小木作木框架的稳定性严重降低。”来自台湾的文物修复师们了解到,小木作建筑在多处部位依靠木柱支撑来起到“临时支撑加固”的作用,同时其精美的彩绘层也存在烟熏、变色、灰尘覆盖、虫蛀、糟朽、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问题。当得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订了“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合作协议”,将此项目纳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联合宣言时,大家竖起大拇指点赞:“太震撼了,公输堂小木作雕刻精美、结构巧妙,保护研究也做得非常细致深入。”

“大陆文保行业开放包容,特别是陕西文物修复行业不仅聚集了众多的专业人员,技术一流,还积极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多国展开合作,成功修复了很多遗产,对于台湾业界极具借鉴意义。”在谈到参加此次研习营的感受时,童宜平动情地说,“台湾文物修复鉴定从业人员实习创业就业研习营”活动给台湾文物修复鉴定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平台,希望未来两岸文物修复领域能再多一些交流,更深远一点,大家能多一些分享经验的机会。同时更期待能和大陆同行合作,为保护两岸文化遗产作出更多贡献。

“短短几天的活动中,营员们先后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五省会馆、安康博物馆、安康文庙、水陆庵、公输堂、重阳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碑林博物馆、钟鼓楼博物馆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大家围绕古建、壁画、彩绘泥塑的保护与修复这一主题进行了研习交流,研习营活动还邀请陕西省知名文物修复专家,采用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台湾文物修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会长助理刘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活动是陕西省文物局落实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和陕西省《关于促进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两岸文博交流活动的又一项创新举措。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紫阳县政协视察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本报讯(谢家旻)8月8日,紫阳县政协主席康树民带领部分政协委员调研视察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视察组先后深入紫阳县养老公...

紫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紫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