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名吏叶世倬手书石刻首次在安康发现

汉江晨刊 2018-10-30 10:01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蒲以安 文/图)10月21日,安康市教研室高级教师蒲耀才例行到香溪洞锻炼,上百步梯至玉皇阁,见山门未开,于是再转回玉皇阁下步道,偶然发现一块石阶上刻有文字,驻足细观,发现是一块石刻,竖行阴刻行书“千秋彤管”四字,左边款署叶世倬及方形印章。发现兴安名吏手书,深感很有收藏价值,便立即用手机拍照并向市文化文物广电局领导报告,希望文物部门尽快保护。

市文广局领导接到电话非常重视,立即责成安康博物馆协同香溪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到现场勘察,采取措施予以保护。经现场查看,该碑文为清代石刻,青板石质地,高46厘米,宽25厘米,厚10厘米,整体漫漶。为避免石刻再遭损坏,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该石刻被市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件珍贵文物。

叶世倬(1751—1823)字子云,号健庵,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江宁区)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举,嘉庆十二年(1807)冬从湖北省德安府同知擢升兴安知府。清嘉庆十二年(1807)题补兴安知府。他劝民植桑养蚕,刊刻《蚕桑须知》一书,论证兴安种桑的有利条件,细叙植桑饲蚕缫丝织丝之法,文字浅白,田夫野老皆可通晓。在安康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发展蚕桑。嘉庆十八年(1813)大灾,筹划赈灾款币需十余万,上司为难;叶世倬为民请愿受挫,叹道:“某在此休养生息数年,忍视斯民饥而死耶?”便自劾,请罢官归家。抚军大惊,手书慰留,悉如所请。为防水患,又亲督重修万春堤和新旧二城。他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为紫阳茶做广告的官员,曾赋诗“桃花未净开菜花,夾岸黄金照落霞;自惜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而今“春独早”已经为紫阳富硒茶注册商标。

“彤管”,是一个极其典雅而鲜用的汉语词语,出自《诗·邶风·静女》,是指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李贤 注:“彤管,赤管笔也。”综合分析,此石刻因为知府为某女才人所提,而且女才人文笔非凡,身份较高,否则一个知府大人不可能为其题字并书款盖章;反过来身份卑微、文才一般的女子也受不起知府大人这样的赞誉。清嘉庆年间兴安城内这位女才人又是谁?尚待继续追寻。

新闻推荐

遇见黄果树瀑布

2018年暑假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人登上了开往贵州的列车。来到贵州,就像从炽热的蒸笼到了“人间天堂”,因为贵州这边的气...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