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想法子 找路子 赚票子 摘帽子 2017,我们迎来了好日子

经济特刊 2017-02-06 00:00 大字

春节临近,紫阳县界岭镇金狮村村民陈纪云和妻子在家忙着熏腊肉。对老陈家来说,2016年是个丰收年,养鱼收入超过6位数,还在村集中安置点建起小楼。脱贫又搬新居,老陈夫妇心情倍儿爽。

金狮村是紫阳县最偏僻的村子之一,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由于没有稳定收入,老陈家日子过得很艰难,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下雨就漏,房子角角落落早有了窟窿。

2014年,在***政策春风吹拂下,老陈一家成为紫阳县公安局重点扶贫包抓对象。针对老陈家实际,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动员其发展特色产业。得知老陈想发展渔业养殖,第一书记杜少兵立即上网查询养殖信息,并带他到宁陕、柞水等地考察。

“取经”回来,在扶贫工作队帮助鼓励下,老陈东拼西凑近10万元,建成标准化鱼池200余平方米。鱼塘建好,没钱买鱼苗又成新问题。工作队迅速联系金融单位,为老陈落实5万元贴息贷款。

2015年初,老陈全面投入金鳟鱼养殖,当年养殖1000尾。由于金樽鱼肉质好,一投放市场,就被外地客户一抢而空。

2016年,尝到甜头的老陈夫妇将养殖规模扩大到6000余尾,当年养殖增收10万余元。因为发展产业突出表现,老陈还获帮扶部门县公安局的产业扶持奖励1万元。

有了产业支撑,老陈开始着手改变住房问题。2016年夏,他在村集中安置点新建4间2层砖混结构小楼,并获搬迁补贴5万元。如今,老陈一家告别土坯房,迁入新房。脱了贫的老陈计划成立渔业养殖合作社,把更多村民吸收进来,共同发展渔业养殖,一起脱贫致富。

(通讯员 汪可平陈忠武)

老陈养鱼

挣大钱

冬日阳光普照在蜿蜒的通村水泥路上,旬阳县小河镇东山村7组贫困户成厚喜正和父亲在路边院坝晒太阳。

没走到门前,父子俩赶忙起身招呼我们。“我冬月27搬进新家,快快来坐。多亏了好政策,要不现在还在原来土房住。虽没出去打工,收入也不低,大概有1.3万元收入,完全可以脱贫啦。”从成厚喜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有太多话想说。

成厚喜,东山村7组贫困户,38岁,家里3口人。女儿在小河镇初级中学上初一,家里还有71岁的老父亲。成厚喜勤劳、朴实、为人厚道,村里人都亲切叫他喜娃子。

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厚喜母亲去世得早,妻子在他女儿7岁时和他离婚,留下他和孩子,父亲身体不好,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打工维持生活。多年来,没添置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

脱贫攻坚以来,政府多方面支持他,包帮干部县档案局的何阿娜每周来看他,指导发展产业,给他提供300多株拐枣树苗子,栽了10亩多地,都成活了,还栽了4亩黄姜,新盖猪圈,养了头猪。“你看我都搬进新家了,盖房子镇上给我5万元贴息贷款,手续都是联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帮着办的,就连建房审批手续我都没跑过路。”成厚喜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我身体不好,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2016年3月在旬阳县医院住院花了1.1万元,光合疗报销了6500元,我低保每年1800元,我当兵6年,每年800优抚补助,还有养老金每年960元,你们不用担心我,我零花钱不用愁。”成厚喜的父亲成忠林向我们说。

(通讯员 黎小花)

喜娃子脱贫了

陈纪云

周康进和其他贫困户一起,手持脱贫申请书在村委会门口合影留念

编者按:2016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工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党政主导,在秦巴山区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大会战。

2016结束之际,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在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责任部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一些贫困群众按时间节点,如期实现了当年脱贫目标,逐步走上富裕路。

鸡年节后第一期报,我们特意采集了2016当年脱贫户在干群帮扶、发展生产、自力更生、成功“脱帽”上的点滴故事,通过他们的实干兴业、稳步脱贫,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步推进提供精神动力。回望一年历程,展望未来道路,我们信心满满:脱贫攻坚,安康必赢。

成厚喜

熊隆辉

赵吉学

53岁的熊隆辉是白河县城关镇中营村5组人,小时家穷,患脑膜炎无钱医治,导致左手发育不全,从此怨恨社会,闲逛、闹事、上访,“有次我还直接坐在镇党委书记桌上不下来。”熊隆辉提起之前经历颇有点不好意思。

偏离正常生活轨道的熊隆辉靠父亲接济和政府救助度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改变从2014年开始。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帮扶干部的到来,改变了熊隆辉。

村主任熊隆胜主动与熊隆辉结对子。初次入户,熊隆辉水泼不进,“你们干部忽悠我哩,不吃你那一套。”虽说吃了闭门羹,大家却为熊隆辉穷破的家境动容:父亲去世后,他失去生活来源,常年住在低矮破败的土房,日渐孤寂落寞。

“不能让他就这么垮了。”最终打动熊隆辉的还是心贴心的诚意。有困难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调解,有时间上门坐坐,双方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刺头”渐渐多了些人情味。关系缓和了,脱贫成了双方共同话题。在镇村干部引导下,熊隆辉决定养羊脱贫。镇上不仅提供羊崽,还补助4000元建羊圈。

买回羊群后,熊隆辉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他又买回6只猪崽、20只鸡,种了5亩地。“一天忙下来没点闲工夫,想见他还得提前预约。”熊隆胜笑着说。

2015年底,熊隆辉用卖猪羊的1万块钱和妹妹家借的4万块钱,买了处砖混结构的农家小院。搬家那天,他宰了头肥猪,并把包联他的镇村干部请为座上宾。

“2016年养了6头猪、4头牛,种了5亩地,预计收入15000元。”说着,熊隆辉给他的牛宝贝们添了把草料,“回头养10头猪,再养2头母牛,争取把欠账还了。”熊隆辉说。

不久前,熊隆胜又为熊隆辉带来消息:买房补助下来了,申请的五保也即将获批。

(通讯员 王琛 李清泉)

“刺头”熊隆辉的蜕变

2016年10月17日,对平利县正阳镇张家坝村1组村民赵吉学来说,这天不仅是全国第3个扶贫日和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更是他喜迁新居的日子,自打当天起,他就成了村镇乃至县市响当当的脱贫“明星”。

市县电视台和报纸、网站这样介绍他:赵吉学,62岁,一家3口,老伴儿身体较弱,儿子原在外打工,现回家务农,因缺资金致贫,帮扶前年人均纯收入2843元,在镇村和县人社局干部帮扶下,2016年养猪10头,种植魔芋2亩,新建和改造茶园1亩,经入户测算,全家年收入2万余元,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老赵的确是个典型庄稼汉,一门心思想着靠双手尽早改变贫穷窘况,不等镇村干部宣传动员,早已筹划盖新房、扩圈舍、发展产业,赶上眼下***好政策,他率先摆脱贫穷。由于他住在村最北头公路旁,算张家坝村第一户,又因搬家择日撞上国际“吉”日,他自然成了各类媒体关注采访的对象。

儿子三十五六还没说上媳妇,包帮干部曾出主意让他到村社区工厂打工“卧底”,哪知人家早行动了,说那儿净是媳妇没姑娘。包帮干部暗叹小子精灵的同时,花了整两个晚上言传身教了小伙子一把,把小赵听得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老赵干着急凑热闹,却是云里雾里。

前些天,街头巷尾妇人们茶余饭后絮叨有邻村姑娘相中老赵家宝贝儿子,“家儿”都看了。看来老赵的愿望即将实现,村里送老赵乔迁的贺喜对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良辰安宅百年随心”没白贴。(通讯员 王建春)

脱贫“明星”

赵吉学

新闻推荐

紫阳启动“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

本报讯(通讯员汪可平)1月日,紫阳县“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工作动员会暨西安紫阳商会年年会召开。据悉,该县将通过开展百企进村、千人结对、产业对接、创业就业等主体活动,采取捐赠扶贫、智力扶贫、就...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