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文化发展清障

安康日报 2016-09-30 00:00 大字

通讯员 周清华

紫阳作为道教南宗文化发祥地,茶马古道的起始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紫阳县依据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茶歌紫阳”文化品牌战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经营困难、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阻碍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民生,近年来,紫阳县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组织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并审议相关报告,“号脉”找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积极为培育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支招献计。

健全网络,夯实基层基础

自5月中旬开始,调研组深入到县文广局和部分镇文化站对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而不优。”是全县文化产业给调研组的第一印象,文化市场整体处于初始发展或自由发展阶段,且多为网吧、游戏厅、KTV歌厅、台球室、印刷厂、书店、民间鼓乐班等,结构比较单一,经营分散、单打独斗、规模小、效益低、缺乏整合,缺少领军企业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没能形成主导产业。

通过讨论研究,常委会建议县政府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划建设“一江两岸”人文景观和道文化休闲养生主题公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重视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在县文化馆和县汉剧民歌文化研究中心,调研组发现全县缺少优秀的文艺策划、编导创意、网络技术等高端人才;缺少能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文化商品、文化品牌的文化企业家;缺少有足够影响力的文化名家,人才流失严重,留不住人才;缺少专业技能强又经验丰富的文化辅导人员及专业的文艺创作、戏曲创作人员。目前,文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文化人才的极度匮乏成为制约该县文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就如何培育和留住文化人才,常委会建议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基础性工作做实做好,一是就地取“才”,注重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二是留住人才,真心实意支持信任、关心现有人才。三是培养人才,坚持开办培训班,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

文旅结合,实现融合双赢

调研中发现,2012年,紫阳县改制了县民歌剧团,组建成立了“县汉剧民歌文化研究中心”和“县民歌文化传播公司”,县民歌文化研究中心属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县民歌文化传播公司实行聘用合同制,改制后人员平均年龄52岁,虽然编制空缺但民歌专业人才又调不进去,束缚了民歌文化的研究创作与传承。民歌文化传播公司由于在新的大环境下经营收入严重不足,生存极为艰难,除财政每年预算的20万元用于购买公司的服务以外,没有任何投入和赞助,在紫阳这样一个文化市场偏小的地方,仅靠商业性演出难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公司人心不稳,运行举步维艰。

围绕文旅结合,如何实现双赢,常委会建议文旅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办法,汇报政府,加快推动;要求已有的景区景点,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创造条件。把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起来,真正地促进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发展,真正地形成“文化产业为大众服务、为经济服务”的良好格局。

新闻推荐

紫阳“手脚并用”引领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杨志贵)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示范县”的紫阳,针对大学生和农村劳动力两大群体结构特点,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通过发展...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为文化发展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