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贤松的魔芋经黄群宝的脱贫路

经济特刊 2016-08-29 00:00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唐波 叶立刚)“今天气温高,锄草能让魔芋快速生长。要是发现病虫害,还能及时预防。”村民张贤松正在自家魔芋地里忙着锄草。

44岁的张贤松是紫阳县红椿镇上湾村人,妻子陆永翠常年患有严重风湿,每年光药费都要5000元以上,儿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

3年前,张贤松仅靠4亩魔芋,每年收入不到1万元,加之学生开支,收入仅够维持生计,那时候,4亩魔芋成熟能收获多少,怎么快点卖出去,是张贤松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了解到张贤松担心魔芋运输和外销的忧愁后,“第一书记”晏飞看到眼里,急到心里,多次登门拜访,宣传扶贫政策,帮助梳理致贫原因,制定增收举措,使他充满决心。

2016年,张贤松率先换茬种植标准化魔芋25亩,加之今年养猪2头,养牛7头,而病愈后的妻子在红椿镇钜源鞋服公司上班,月收入1200元左右。仅这几项累计收入达4万余元。儿子张达平顺利考入西北大学,又能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张贤松说:今年脱贫不成问题。

“要尽快改变通村道路状况,努力为群众魔芋外销创造条件。只有走出去,才能卖个好价钱。”村支书卢德毅说。于是跟踪项目、筹措资金、上下协调成了“第一书记”的家常便饭,同时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全力实施因户施策脱贫思路,田间地头、农家户院都成了讲解产业政策、算产业收支细账、培训产业技术的“主阵地”。最终像张贤松一样的201户贫困户被联村部门的帮扶举措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加大换茬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家庭持续增收。

目前,张贤松所在的上湾村建成1000亩标准化魔芋示范基地,年底有望出售商品芋80吨,实现产值16万元。改造老茶园3500亩的同时,加大120亩丰产密植茶园规范化维护,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

本报讯(通讯员 李辉再)“今年稳当脱贫,明年直奔小康!”说话的人叫黄群宝,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9组贫困户,全家6口人,主要致贫原因是缺资金和交通不便。

今年黄群宝一家通过享受移民搬迁政策,从山顶的土墙房搬到了山下盖起的砖木新房。在镇村帮扶干部协调下,平整的通组道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加上5万元***贴息贷款,黄群宝建起羊棚等设施,养了200多只白山羊、13头牛和50多只土鸡。

黄群宝算了笔账,今年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收入有1600多元,养的牛、喂的鸡和发展的白山羊到年底预计有60000元纯收入,加上产业奖扶资金3000元,家庭总收入能达到64600元。“现在路通了,启动资金也有了,专心把牛羊喂好,彻底摘掉穷帽子。” 黄群宝乐呵呵地说。

今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长安镇为中原村制定了异地搬迁挪穷窝、壮大产业促就业、围绕产业强基础、公共服务上台阶、兜底政策保民生的***新路子。全村通过政策补助、危房改造、“交钥匙”工程实施93户贫困户搬迁安置,拓宽、新修产业园及通组道路21公里,架设便民桥2座,规划新建灌溉水窖、水塘各4个,铺设排污管网400米。同时按照“浅山绿茶绞股蓝、高山干果加养殖”的产业布局,新发展绞股蓝200亩,茶园300亩,核桃园1000亩,规模以上养殖22户,还启动建设了三星寨万亩山林经济园区和占地120亩的绞股蓝科技园,通过“龙头企业+”、“园区+贫困户”模式带动就近就业450人。和黄群宝一样受益于政策帮扶,自主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的全村共有181户579人,让中原村这个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处处彰显着生机和活力。

新闻推荐

紫阳三大优势助力就业脱贫攻坚

本报讯(通讯员杨志贵)紫阳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富硒资源、新兴产业三大优势助力就业脱贫攻坚。一是影响全国“劳务输出”的紫阳优势,紫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起步、九十年代快上...

紫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紫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