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紫阳有个“尽孝报恩”的孝子

陕西农村报 2016-03-18 02:49 大字

马孝恩喂母亲喝水。

本报记者 强晖 通讯员 黄志顺 舒心 文/图

“孝恩孝恩,尽孝报恩。”在紫阳县蒿坪镇改革村,无人不说马孝恩是个大孝子。

日前,我们专门来到改革村走访。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处瓦房前,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非常干净。侧屋里,一位壮实的中年汉子正捧着杯子给老人喂水。妇联主任胡世芳说,这就是马孝恩。

马孝恩姐弟六人,他排行老幺。按照农村惯例,老幺主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马孝恩成家后,就将父母接过来同住。马孝恩说:“我们姐弟多,父母拉扯我们长大,吃尽苦头,受尽熬煎,我决心让他们过上几天舒坦日子。”马孝恩放弃了外出打工的高薪诱惑,依靠在周围打临工、跑摩的微薄收入养家,只图照顾好父母双亲。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他父亲马忠孝因肺病不治突然离世。随后,母亲又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和肺气肿,医生输液时已经找不着血管,丢下一句话就走:准备后事。马孝恩怎么也不甘心,他把氧气罐背回家为老人输氧,请遍了集镇的医生上门诊断,再加上夫妻俩不离左右的精心照料,奇迹终于出现,母亲的病情得到了好转。

孝恩有一手好茶饭,这都是他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练出来的。为了让母亲吃好,增强抵抗能力,他自学厨艺,挖空心思为母亲改善伙食。母亲不爱吃米饭,爱吃杂粮,他就变着花样为母亲调制面食、熬粥煲汤。邻居说,马孝恩包的饺子、蒸的馒头,胜过村里最能干的家庭主厨。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89岁高龄老人除了哮喘没法根治,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她逢人便夸:“我是享幺儿的福啊!不是孝恩这么孝顺,我哪能活到现在。”

马孝恩的很多同龄人都盖起了楼房,开起了轿车。他并不失落:“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比啥都强。”他的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挣钱养家,去年,兄弟俩用积攒的钱把瓦房进行了翻新,还在蒿坪集镇给母亲开了间装裱十字绣的小店。妇联主任胡世芳说:“这是年青一代的孝道!”

新闻推荐

紫阳县瓦庙镇人民政府

深化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党群主动参政议政。瓦庙镇党委、政府定期开展党群例会,成为反映基层群众诉求的“接收机”,传达上级政策的“扬声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维护基层和...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