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越宽的小康路 ——四问高桥镇提前脱贫的信心从哪里来?
[摘要]——四问高桥镇提前脱贫的信心从哪里来?
记者 璩勇 通讯员 张福华 璩华
全面跨入小康社会,正在变得没有悬念起来。
从紫阳县高桥镇的实践看,所谓脱贫路其实就是群众奔向小康的路。并且道路变得越来越宽畅。从乡镇的角度看,除过群众强烈脱贫奔小康的意愿,多年来,党委政府领导下干群齐心打下的坚实基础,更有好政策的强力支撑、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动有效作为汇聚的合力。
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改变下的农村
记者在高桥镇深刻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对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高度认同。一些干部觉得最轻松的是,再不会一遇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就紧张慌乱了。居住在危房险地的困难群众全部安置进小区。这些房屋可能还不够宽大舒适,但是已经远远超过贫困户原先房屋的水平了。水、电到户是必备设施不说,每个单元专门配套了公共浴池和水冲式厕所。对这部分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如果不是处在鳏寡孤独造成的困境中,他们甚至可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得比另外一部分因病致贫的群众好。
列入五保户进入敬老院享受养老安置的群众状况更好一些。他们有专门的炊事员,过去很奢侈的吃肉现在是经常的事情。他们还把吃不完退给他们的生活费积攒起来。
政府兜底部分群众的改变极其明显,但是,更大范围更深刻的改变是对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搬迁移民,不少群众一辈子不会走出大山,不是搬迁移民,不仅像郑远元这样在全国各地建立连锁店的愿望无法实现,就是像谭开建的茶园、李远权的农业园区也很难形成。郑远元告诉高桥镇干部,自己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更不缺市场,但是他缺人——大量能够从事修脚行业的员工。
想象还是在原来那种状况下,一个农户养几头猪、种几亩地,他们会离开土地吗?他们能够从土地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吗?正是在搬迁移民之后,他们的观念才被深深改变。一位干部总结得很到位,“过去总以为不养猪没有肉吃,不种庄稼没有饭吃。现在是不养猪天天有肉吃,不种庄稼天天吃的是细粮。这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与此同时正在形成的是职业农民,在谭华锋的茶园,不仅培训着移民安置小区的妇女成为专业采摘工,还花5万多元钱把一名大学生送往江西婺源学习深造。在李远权的玉米加工厂,一些农村女子换上工装,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在超市、在幼儿园、在诸多公益性岗位,村民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同绘金州五载新蓝图 共谱追赶超越新篇章 安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 徐启方作政府工作报告 崔光华主持开幕式
徐启方作政府工作报告 崔光华主持开幕式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