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中村倾力打造“指尖上的菜篮子”

陕西农村报 2015-10-28 18:09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强晖 通讯员 黄志顺)“这样买菜太方便了!”10月21日早上7时40分,吴女士订购的蔬菜准时送到。这些蔬菜都是她前一天晚上通过“青中农庄”微商城手机选菜、微信支付购买的。吴女士和丈夫都在机关上班,早上没时间买菜,中午没菜可买。如今她是“青中农庄”的铁杆粉丝。

青中村是紫阳县的71个贫困村之一。县委办公室***工作队进村以来,深度挖掘群众创业、创新的内生力,将“互联网+”植入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电商扶贫的先行者。

今年5月,扶贫工作队组织42个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其中85%为贫困户。合作社以县城为主要消费市场,引进优质高产品种,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种植。在青中村的种植基地,荷兰苦苣、韩国娃娃菜、以色列西红柿这些“国外血统”都是常见的菜品。合作社理事长冉维富介绍,合作社通过网上购买,成功引进了18个新品种,春夏两季有40多个菜品上市。

青中村是省委副书记胡和平的党建和扶贫联系点。今年5月,他在青中村调研时,对青中蔬菜这种合作社经营模式给予肯定,提出要把“青中打造成紫阳县城居民的菜篮子”。

如何把“菜篮子”做得更好?“青中农庄”微商城应运而生。

扶贫工作队组织9名年轻人参加县电商办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多次带领营销人员到电商企业参观学习。微商城模式操作简便,销售人员可以用手机进行管理,客户只需手机选菜和支付,销售员就会送菜上门。

扶贫工作队协助合作社开通了微博、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开通了400服务电话,制作了宣传片,来提高服务水平,塑造品牌形象。目前,“青中农庄”形成了微商城、微信、电话三个蔬菜销售渠道,积累“粉丝”1000余名,销售蔬菜2万余斤,销售额5万余元。

今年8月,邹兴友种植的豇豆叶面出现深色斑点,他用手机拍了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了技术顾问,使病虫害及时得到了科学防治。合作社聘请了5名技术顾问,其中豆类作物顾问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茄果类作物顾问是山东寿光的一名农场经理。发生了病虫害,种植户只需要拍下图片发送给顾问,就及时得到“药方”。

合作社引进的新品种也是在网上购买的。通过比对甄别,合作社与陕西杨凌、山东寿光三家籽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发送种植基地的土壤、降雨、日照、气候等资料,籽种公司以此为参照推荐引进品种。

将“互联网+”模式引入***,让青中农民看到了希望。今年7月,36岁的陈良华毅然辞工回家种菜。他算了一笔账:“种了四个月菜,卖了一万五千元,地里的菜还能卖一万多。”仅此一项,他一家三口就可实现脱贫。陈良华说,他现在觉得种地也是一件体面的事儿。

新闻推荐

紫阳有个“老哈调解室”

本报讯(记者强晖通讯员黄志顺)近日,亢某来到紫阳县向阳镇社区的“老哈调解室”签下协议,同意拆除搭建在瓦房店会馆群旁边的一处临时建筑。据了解,近4个月以来,“老哈调解室”共调解各类纠纷30多起,较大...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