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久成:用爱心浇灌 “留守儿童服务站”

各界导报 2015-07-03 21:15 大字

杨久成冒雨走访孤儿志愿者带领留守儿童郊游

做了近十年善事,他把自己变成了故事。

在众多教育机构中,杨久成自办的“留守儿童服务站"属于另类。与中小学等国立义务教育单位不同的是,这个服务站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而是一个持证“个体户"创办的;与民营托管企业不同的是,这个服务站是非盈利、私立性的公益机构。从2007年用开办手机专卖店的收入办起这个机构开始,杨久成就立志办个公益性、全托管的“留守儿童之家",让那些父母常年漂泊在外的孩子得到家的温暖。

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杨久成无法兼职挣钱,收入越来越少,但他依然对那些常年在外的家长说,“你只付基本生活费就行了,别的我想办法。"他听不得谁家遗弃、虐待孩子,对孩子的伤害就是对他的心灵刺激。

杨久成的怜悯之心就曾被人狠狠地刺激过。

一次,他从平利县老县镇赶到汉滨区关庙镇,去参加安康市援少会组织的一场公益活动。回来的路上,他听说安康市二中一位老师领养了一位11岁的孤儿,那个孩子性格很冷很硬,任你对他再好,就是“不愿寄人篱下"。正是“寄人篱下"这个词,勾起了杨久成的好奇心,他既然愿意接受资助,为何不愿“寄人篱下"呢?于是,他离开活动现场,去找那个孩子。

这个孩子对爱心老师很感激,却不愿住到老师家里,宁愿独自住在路边废弃的工棚里。问他为何成了孤儿,他如同讲着别人的故事一样回答道:“我妈嫌我爸是个捡破烂的,没用,几年前就走了。我爸把人杀了,被关进监狱,剩下我一人了,当然成了孤儿!"杨久成问:“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孩子头一偏,说:“有没有亲人我不知道,反正人们都把我这杀人犯的娃子当成了见不得、沾不得的仇人!"随后,杨久成找到那位老师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社会上都很要强,谁一问他父母,他不管人家出于何意,出口就骂,伸手就打……

回到留守儿童服务站,杨久成仍觉心绪不宁。小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心灵中总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病态变化。比如情感脆弱、爱哭爱闹;比如心理封闭、不愿开口;比如个性顽劣、敌对情绪严重。这些年,与这些留守儿童打交道,他见识得太多。

为了尊重孩子和方便沟通,杨久成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冬冬",因为是这个冬天让他成了孤儿的。冬冬何时才能与父母相见呢?杨久成简单地料理了一下留守儿童服务站的事务,就又乘车来到关庙镇。杨久成正朝工棚走,冬冬已出来迎接他,乖乖地跟他上了车,从汉滨区的关庙镇跟到了平利县的老县镇,跟进了杨久成设在留守儿童服务站的家中。

就这样,留守儿童服务站又多了个孩子,杨久成的儿子有了个哥哥。过了寒假,过了春节,眼看就要开学了,杨久成听到了响亮的耳光声和哭叫声。披衣奔去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冬冬把儿子按在沙发上,一手卡着头,一手用力地抡耳光。他一头扑上去拉开冬冬,只见儿子已是满脸红肿,口鼻涌血。杨久成一把抱住冬冬央求道,“什么也不说了,咱们赶快送弟弟到医院去,给他看伤,好吧?"冬冬点头答应了,可走在路上又问杨久成,“还欠65下,是在医院打,还是回家打?"“好吧,今天不能打,明天再说吧。"

从医院回来,杨久成来到紫阳县城,找到冬冬的奶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加强亲情管护,可能对冬冬的身心健康要有益一些。"于是,杨久成把冬冬送回去,交给她领养。

第二天,杨久成办好转学手续,把冬冬送到紫阳。婆孙见面,相拥而哭,冬冬脸上的表情立刻软和起来,再不像原来那样生硬了。杨久成从冬冬的脸上看到了“和善"。

通过这件事,杨久成深刻地感受到,亲情管护与亲情教育是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如果有条件,要想方设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关爱。同时,要调整工作方法,要最大限度地用自己的爱心去尽义务,要最大可能地寻求亲情帮助来呵护孩子的心灵,要科学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护、心理疏导和学业提高工作,要不断加深师生情,形成爱的溪流,形成更有温度的暖流。

杨久成表示,“社会人士献爱心,献的是义务,而亲情是血脉的连接,是责任的体现。爱心替代不了血脉,义务替代不了责任。因此,我们献爱心,不能爱到可以替代亲情,或去拒绝亲情。"(李焕龙)

新闻推荐

紫阳政协:结合职能抓宣传促发展

□陈俊瑞近年来,紫阳县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履行职能,强化...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