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陕西今年提出力争实现农民收入增长12%左右—— 农民要增收,政府咋作为? ——从紫阳劳务经济看农民持续增收

陕西日报 2015-06-04 22:24 大字

    通讯员 杨志贵 本报记者 霍强

回望2014年,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增收“十一连快”,增速连续7年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纵观2015年,陕西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提出力争实现农民收入增长12%左右。

当前,在经济增速放缓,加快经济转型时期,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农民持续增收,实现陕西农民收入今年增长12%左右的目标任务?通过对紫阳县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10年前,紫阳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669元,只占全国同期3255元的51.1%。当年,紫阳输出劳务8万人次,创收4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和全县生产总值的1/3。农民一年种粮纯收入460元,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5000元。

10年后,2014年紫阳农民人均纯收入7889元,比2005年1669元增加4.7倍。而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9元,比2005年农民纯收入3255元增加3.2倍。紫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另外,2014年紫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次,劳务创收10亿元,这就意味着占全县农业人口1/3的务工人员,揽回了全县50%的经济收入。劳务经济,支撑起了紫阳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以上数据表明: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双碰头”的“双重压力”下,紫阳农民收入仍然在经济发展快车道上奔驰。

近年来,紫阳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和外部用工需求,以及农村劳动力更新换代的结构特点,创新思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并将此作为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通过宣传让“想致富,学技术”的理念深入人心,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后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捆绑培训资金200万元,免费培训各类技能人员2500人。

同时,把修脚足疗养生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倾情打造“紫阳修脚师”品牌。一年来,通过订单培训,1500名“紫阳修脚师”被安排到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连锁有限公司。

郑远元,这个连初中都没有读满,14岁就外出打工的山里娃,从摆地摊起步,经过几年的打拼,一举成为“全国诚信企业家”和修脚足疗养生行业的领军人物,现为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专业修脚连锁店,遍布全国各地620多家,员工超过5000余人。2014年毛收入达到6个亿,积累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就达30多人。

在郑远元的带动下,紫阳外出从事专业修脚足疗养生行业的已超过4000多人,从事修脚行业的年收入,比2005年打工收入提高10倍。仅他所在的高桥镇铁佛寺村,从事该行业的近千人,占总劳动力的60%,每人年收入5万元,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典型的“铁佛现象”。

紫阳劳务经济,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思考:

一是作为国定特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县,人往哪里去?路从何处来?钱又怎么挣?如何变人口大县为人力资源大县?已成为紫阳县历届决策者的重要思考和工作“接力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县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劳务输出的决定》,告诉农民朋友“要脱贫、走出门”,到去年紫阳县下发《关于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决定》,向农民告知“想致富、学技术”。实现了由“父母官”到“引路人”的根本性转变。

二是涉及农民就业相关的职能部门,是否有所作为,是否积极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职能,主动提供各项服务,是农民增收的关键。

三是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引导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从生产型向服务性、从打工经济型向创业经济型的转变,是农民实现稳步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重要环节。

新闻推荐

紫阳富硒茶成全国冬运会指定用茶

本报讯(汪可平陈刚)10月28日,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与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组委会签约,成为冬运会官方指定茶叶类特许生产商,该公司系列茶叶产品成为此次冬运会指定用茶,这也是国家层面...

紫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紫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