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紫阳8万农民工一门心思“闯世界”

陕西日报 2014-12-04 00:07 大字

本报讯 (通讯员 汪可平 记者 程伟)“镇包组联户干部,待我们像亲人一样,家里的事不用操心,你们只管在外好好挣钱……”近日,远在广东打工的紫阳县双桥镇许河村村民庞金彩,接到公公的电话后,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后顾之忧”。

紫阳是全省劳务大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近8万人,留守在家的“38.61.99”(妇女、儿童、老人)人员超过20万,成为外出务工人员最大的牵挂。为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紫阳县坚持把“三留守”人员纳入干部重点包联对象,遇到困难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同时,对外出务工人员电话,分行业、分类别建立数据库,定期联系,及时掌握他们家中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

今年72岁的绕溪镇蓼坝村四组成云林老人,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及两个不满10岁的孙子生活在一起。有一次小孙子突发高烧,因没钱看病,老人急的直哭。包联干部曹国仁得知后,立即背起孩子往镇卫生院跑,后来又联系车辆,把孩子送到县医院,还垫付了500元医药费。经过抢救,孩子很快转危为安。“多亏老曹帮忙,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咋向儿子、儿媳妇交代啊!”提及此事,成云林老人充满感激。

金川小学是全县首所寄宿制学校,全校共235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74名。该校先后对学生宿舍、浴室、餐厅进行改建,购置学生餐桌、热水器、洗衣机、钢架床、宿舍衣柜等设施,添置消防、应急器材等,聘请人员为孩子清洗衣物床单,还开通了“亲情热线”、“亲情聊天室”,轮流每周让孩子给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给远方的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学校教师轮休周末留校照看孩子。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3亿元,新建校舍13万平方米,实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全覆盖,解决了上万名留守儿童就学和管理问题。

维权难、维权成本高,是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最头疼的问题。为此,紫阳县成立法律救援中心,实行定期探望制度,开通法律服务热线,帮助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327起,挽回经济损失4900万元。

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紫阳县成立“全民创业指导服务专家团队”,对返乡人员创业在政策、信息、资金、产销等方面给予帮扶。目前,已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小额创业贷款1.6亿元,扶持2483人回乡成功创业,带动8000余人实现就业。初步形成“输出劳动力,引进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的良好发展格局。

新闻推荐

筑巢引凤激活“归雁经济”—— 紫阳劳务经济撑起农民收入“半边天”

通讯员汪可平近日,通过培训顺利实现就业的紫阳县麻柳镇染坊村村民薛远蛟领到1月份的6300元工资,他高兴地说:“要不是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培训,哪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薛远蛟今年24岁,初中毕业后,摆过地...

紫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紫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