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军的“屋”

汉江晨刊 2019-06-11 07:00 大字

□ 张才芳

夕阳下,老范背着背篓去老家找草药,老家的路只有一尺多宽,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波光粼粼的南江河,因为是笔直的下坡路,他的身子被压缩在了一起。

老范叫范良军,今年57岁,镇坪县牛头店镇水晶坪村人,在册贫困户。他是村里的篾匠,大家都叫他老范。他曾有3个屋,是他的三部曲。

过铁索桥、走石桥、穿悬崖,再顺着羊肠小道继续前行就到了老范的第一个屋。这个屋是悬崖下的一个半边山洞。

1991年,在杨家当上门女婿的老范,分家时被分了出来,一床被子、一口箱子是范家的全部家当,没有地方去,他背着箱子抱着几个月大的儿子,妻子背着被子拉着4岁的女儿,来到了河边的山洞,这个山洞只有小半边。

乡亲们同情老范,大家七手八脚,一面就着崖壁,三面用木棒和竹子做墙,彩条布做屋顶,再用两块石头支起一口锅,老范的第一个“屋”就建成了。

屋只有两间屋子,卧室和厨房。屋子雨天漏雨,冬天灌风,然而,最令老范夫妻难以忍受的是这里有一种叫地虱婆的虫子非常多,特别是要下雨前,密密麻麻的爬满了整个木棒,一点儿木头都看不见了,它们似乎没有去不了的地方,水缸明明盖得严严实实,第二天早上揭开盖子,水面还是漂着一层。一定要改变!一定要给妻儿幸福的生活!老范下定了决心。

农民没有土地不行!老范决心在屋旁开垦荒地。他晴天去做小工,10元钱一天,雨天在家做篾匠活,编制竹器卖钱。每天晚上,他就来到屋旁,头上戴着矿灯,砍树、挖树根、搬石头、平整地块,每天晚上干到两、三点,双手磨破了,腿被树杈戳开口子,脚被石头砸流血了,他也不休息。几个月下来,他拥有了5亩多土地。

1996年,老范搬新家了。

在距离半边山洞200米远的地方,老范建起了四间土墙房屋。为了建这座新屋,老范自己出工出力,花掉了5年来所有的积蓄3000多元,还在村里东家借20元,西家借50元,欠下了2000元外债。

乡亲们不容易,欠他们的是钱更是欠人情,一时无法还账,老范这个硬汉子心里过意不去,他思索着怎么迅速挣钱还账。

这时候,外出煤矿打工的热潮吹进了村子里,勤快又有一把好力气的老范很快就被介绍到了河北矿山上。为了多挣钱,他申请下井,打炮眼。这个工种,工资和危险性一样高。

2011年,国家陕南移民政策开始实施,乡亲们陆续搬到了公路两边。看着家门前,南江河的对面,有着红瓦白墙的房屋、柏油马路的新村庄,老范动了心思,可又被自己的心思吓了一跳,买地基、建房和装修下来,那可得10万左右呀!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随着儿子的长大成人,问题也接踵而至。聪明、帅气的儿子,陆续带回来几个女朋友,可她们都嫌弃这里路太危险,用的是山里的直饮水,做饭和取暖都是柴火,柴灰飞得满屋都是,女孩子们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老范开始坐立不安,他觉得对不起儿子,担忧儿子找不到媳妇。这时,村干部、镇上的驻村干部也纷纷上门劝说,脱贫工作首要解决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他可以享受国家陕南移民搬迁政策3万元,搬到公路边去居住。

老范有了底气,他拿出积蓄,找好友借了3万元,开始建第3个屋。

于是,老范一头扎进建房中,自己既当大工也当小工。雨天盖不成,就帮乡亲们做些篮子、篓子,换取他们帮自己建房子。村里建公房,需要扛水泥,每吨6元钱,村民们嫌工资低,都不愿意干,老范愿意干,他一有空就去扛水泥,有时候一天挣300多元。

2015年,老范的第3个屋建成了。两层的砖混楼房,抬脚就是宽阔的马路,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厨房里煤气灶、电饭煲一应俱全。

同年,老范家光荣脱贫。但是,老范并没有停下脚步,依然早出晚归的忙碌,他说:“时代好,政策好,拉了我一把,帮我建起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不能等靠要,现在能干活就多干些,不给国家添麻烦。”

新闻推荐

小“荞”初嫁了,雄姿英发 安康举力打造中国富硒苦荞第一品牌

——安康举力打造中国富硒苦荞第一品牌

镇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