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腊肉的巫溪青年

汉江晨刊 2019-04-16 01:00 大字

实习记者 滕静

3月20日上午,现住汉滨区的镇坪人李先生骑着摩托车,来到安康城区南门菜市场的一个腊肉加工摊位,车前的大麻袋里装满了黑乎乎的腊肉块。“我每年都要来这里加工腊肉,他们做得干净。”对于一个爱吃腊肉的镇坪人来说,如何把腊肉加工好是关键,所以他专程跑来南门市场。

摊主刘显辉,一米八几的白净小伙子,身系过膝皮围裙,戴着一双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棉线手套,面前堆放着一排从各家汇聚过来的腊肉,旁边是一个洗腊肉的大水盆。

刘显辉是重庆巫溪人。十六七岁时随着老乡去了上海一家建筑工程队,年轻气盛的他以为能在大城市干出一番事业。但事以愿违,因为没有高学历和技能,两年后刘显辉的梦想被现实击破。

从上海回家后刘显辉想做点小本生意,却因为资金不够迟迟没能做起来。直到自家叔叔打来电话,称一人在安康做烧洗腊肉生意太累了,身体吃不消,让他来安康帮忙。

2007年刘显辉来到安康,断断续续给叔叔帮了几年忙后,2013年叔叔把摊子交给了刘显辉。“当时有很多待业青年,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这个,脏且不说,每天几十公斤腊肉搬来搬去也够累的。”刘显辉认为活虽然脏累,但能来钱。因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自己能拿得下来的挣钱路子。

刘显辉把父亲从重庆巫溪接了来。自己的家乡也爱吃腊肉,每家都自己收拾,刘显辉小时候常常看父亲用柴火烧腊肉,腊肉被烧过后肉皮滋滋冒油,猪毛被烧得干干净净,不但细细的绒毛没了,猪肉的腥味也去了。在家务农的父亲很支持儿子,丢下锄头来到安康,“这孩子能吃苦,要干这行,就帮帮他。”

父亲被刘显辉安排在摊位中间一个高凳上,因为禁止使用柴火,烧腊肉改用为煤气。父亲右手持喷火枪,打开煤气,用打火机在枪口一点,蓝色的火苗像射线跳出来,呼呼响着,喷向前面铁架上的腊肉,又发出滋滋的响声。刘显辉站在摊位外,和父亲面对面中间隔着一个台子,身边两个烽窝煤炉烧着开水,父亲把烧过的腊肉放进他面前的大铝盆里。“要把烧过的腊肉洗干净,就靠加了碱的热水了。”这样的程序他们每天要持续很多遍,几百斤腊肉在他们手里,从油腻的无处着手变为泛着金黄色泽的人间美味。

刚开始干这一行时,生意并不好。“安康城区人爱吃风干肉,很少吃腊肉。”刘显辉总结说,后来随着乡镇人慢慢进城区,吃腊肉的人群变多了,大家也不愿在装修一新的房子里加工,刘显辉的生意才慢慢好了起来。在每年的旺季,一斤腊肉加工费1块5毛钱,一天能挣五六百块钱。

2016年,刘显辉通过朋友认识了镇坪县曾家镇的女孩唐琴琴。同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唐琴琴很欣赏刘显辉吃苦耐劳和真诚务实的品质,很快两人走到了一起,共同撑起了这份家业。

对于妻子跟着自己每天在市场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刘显辉也觉得挺愧疚。摊位在旺季时每天从早上七点要忙到下午四五点,中午饭都没时间吃。刘显辉担心唐琴琴80多斤的小身板儿吃不消,但唐琴琴还是慢慢适应了,“要把日子过好,苦点累点也值得。”

因为有了妻子的加入,刘显辉的腊肉加工程序更细致了。妻子会把刘显辉清洗后的腊肉挂着控干水分,然后放在切割机上锯成小块,称秤装好。如果有顾客需要,还可以抽真空。

摊位边每天都会围一圈清洗腊肉的人,有镇坪的、平利的、紫阳的、还有汉滨的,大家互相看着别人的腊肉有时也会评论评论。镇坪的李先生今天拿了50多公斤腊肉过来。周围的顾客纷纷唏嘘“这腊肉不错呀!”刘显辉提起一块看了看,“嗯,这是吃粮食长大的猪,腊肉的盐也抹得合适。”李先生接过话:“所以要在你这加工,你洗的干净,这样才不会影响口感。”

在刘显辉身后几米远,有一间挂着镇坪农副土特产的门面房,那是刘显辉租来放腊肉的,这些年他也卖些腊肉增加收入。屋子中间两个冰柜,周围挂着黄澄澄的腊肉,地上放着一些农产品。“这些都是从镇坪农户家收来的,在每年清洗腊肉的淡季,主要就靠卖这些土特产,这样一年又能多收入三四万元。”刘显辉感叹,自己一家人也趁着每年的淡季能稍微休息一下。

今年,唐琴琴隐隐感觉有些压力,“现在所有市场都有这门生意,高新区也有,竞争力很大。”自从有了孩子后,刘显辉把母亲也从重庆巫溪接了来,一家五口人住在出租屋里,靠着这个摊位生活。

对于妻子的忧虑,刘显辉很淡定。“大家都在做,说明这一行有市场嘛。这个活也没什么技巧,主要就靠清洗干净、收费公平吸引顾客。”刘显辉明白,只要勤劳诚信肯吃苦,生意就不会差。

新闻推荐

镇坪率先将保护野生动物等纳入新民风

本报讯(通讯员吴艳唐彬彬)为破除陈规陋习,镇坪县在全市率先将保护野生动物、扫黑除恶等工作纳入《践行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

镇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