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背后是生机 ——“一村一企一产业”模式下的镇坪乡土活力观察
[摘要]——“一村一企一产业”模式下的镇坪乡土活力观察
记者 张思成 张俊 谭西 通讯员 马艳 江涛
看镇坪农村,似乎都绕不开马镇村。
叫的是马镇,其实还是个村。但今天的马镇,又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村庄。随时随处可见可感的市场潮涌,让它已逐渐摆脱贫困的桎梏。
对安康特别是镇坪偏远山村固有的印象,正在被马镇瓦解。而镇坪其他50多个村的前进态势,加快了这种瓦解的速度。
“一村一企一产业”——企业展示商机的背后,是1503.26平方公里乡土勃勃的生机。作为2018年全市唯一整县脱贫摘帽县,镇坪迸发出的朝气和活力,确实非同一般。
马镇这三年
贫困人口多→企业产业多→光环亮点多
马镇很远。离曙坪集镇28公里,离县城25公里,由原马镇、中坪、亮垭三村合并而成,是曙坪面积最大、人口第三的村。在2016年时,马镇还是镇坪贫困人口最多的村。村民不仅穷,观念还陈旧,除了零散外出务工的有限收入,就靠种点庄稼、喂喂猪和小秋收过日子,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
马镇村人没有想到,短短两年多时间,村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变化的源头,是帮扶,是企业,是产业,是“三变”。
今天的马镇有多少产业?县统计局高级工、驻村第一书记赵晓勇烂熟于心:西安的药企安德药业,在马镇开发林下黄连,在去年250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新种了300亩;安康莲花实业,在马镇发展苦荞200多亩,光种子就发了1100斤;双马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本地唯一一个“四上”企业,在马镇投资种高粱;镇坪古盐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马镇种植高山蔬菜150亩,现在大蒜正收得热火朝天。
除了公司,还有合作社。佛爷山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土豆300亩;国香野猪专业合作社,放养野猪最高峰达到两三百头;鹏辉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母猪40多头、山羊60多只。
自发向市场靠拢,成了马镇村人下意识的行为。赵晓勇介绍,村里人养猪热情很高,全村267户1049人,今年养猪2000头左右。除了猪,还有散养鸡2500多只,生态养蜂800多箱。
联村领导、曙坪镇副镇长姚登说,之前的马镇村因为太偏僻,班子活力不强,也没什么像样的产业。扶贫工作队刚到村上时,给村民说让他们有规模地发展产业,部分群众还有抵触情绪。2017年底年终考核,马镇在全镇11个村中,产业发展得最好、规模最大,毫无悬念地拿回了那个唯一的一等奖,光产业奖补资金就拿到了15.2万元,镇级又奖补15万。“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子带动起来了,发展热情相当高。年轻人出去得也少了,都愿意留在家里发展产业。”姚登说。
马镇的产业为啥发展得好?三村合并面积大土地多,把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是一方面,让群众以户为单位变成抱团发展形成规模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断引进企业订单种植销售,让农业专业合作社从空壳变成“实心”,群众尝到了甜头,自然就有了劲头。
马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3户,只要有土地的,订单种植收购都实现了全覆盖,村民劳务收入多的一年能赚近4万元。仅双马农贸公司,在马镇村一年劳务费发出去几十万元,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支出20多万元。今年马镇村在册贫困户52户88人,除去政策兜底的,只剩下11户。
返乡者的前途
企业获利→乡村发展→区域脱贫
胡娟从来没想过,好不容易才从镇坪这个山沟沟里跑出去,居然有一天还会跑回来。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最好的前程,居然是在镇坪。
身为镇坪县兴发牧业养殖有限公司老总,2003年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胡娟毫不犹豫地留在了西安,在中国九冶第一工程公司干了五年。
2007年回镇坪过年时,胡娟听政府部门的人说,养一百头猪一年能净赚五六万元,她一下子就动了心。“我在企业上班,一年才挣五六万。养一百头能赚五六万,那我养两百头不是可以赚十多万?”
仅仅抱着多赚钱的初衷,胡娟2008年呆在镇坪没走,在上竹镇湘坪村建了两个猪圈,养了200头猪。胡娟说,第一年刚保了个本,没赚也没亏。到2010年时,她的猪圈能出栏1000多头,但那一年猪价降得厉害,(下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汪礼胜谭光勇)今年,镇坪县华坪镇通过问需于民定课程、特邀专家讲技术的方式,通过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后,近日邀...
镇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